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原创> 小说·故事·奇幻

此路不通

时间:2020-05-27 19:58:48     作者:乔欢      浏览:9563   评论:0    来源:青年作家

此路不通

文/乔欢


“啊!”黄亮正流畅地转弯,却突然一个急刹车,坐在副驾驶的老婆尖叫了一声,脑袋“嘭”的一声撞到了车窗上。老婆一手揉着撞疼的脑袋,一手小心地护着大肚子,生怕动了胎气。黄亮一向心疼老婆,要不是前方硬生生一堆黄土挡路,他断然不会突然刹车。

通往村口的路上,竟凭空多了两堆高高的黄土,把两车道的马路拦了个严严实实,土堆前竖着个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此路不通”。土堆足有一人多高,看不到前面的路况,看样子,泥还是新挖的,很湿润。

黄亮下了车,从黄土堆左侧绕过去,想看看是怎么回事。他一个月前刚回过老家,这条路一直畅通无阻。刚绕过土堆,就看到前方几米处有几个村民站在马路中央,他们都戴着口罩,每个人手里还各拿着一把扫街的大笤帚。他们看到黄亮,马上用笤帚指着他大喝:“你是哪个村儿的?现在病毒传染很厉害,别瞎跑了!快回去!”

“我就是这个村的,我是一队的。就住那边儿。”黄亮边说边指向前面。

“你是从哪儿回来的?”中间一个穿西装配秋衣的笤帚男问。

“我从北京回来过年的,爸妈都在老家。”黄亮实话实说。

“哦,北京回来的?北京回来的可以进村,如果是湖北回来的就不中。”那几个人跟了过来,看到是“京D”的车牌后,放了行。小轿车开不过来,黄亮只好把车停在路边,和老婆一起拉着行李步行回家。幸亏家离村口不算远,如果家住十队,走回家恐怕得一个小时,挺着大肚子的老婆肯定吃不消。

黄亮和老婆慢慢走着,路上几乎没有人,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有些家的门口被拉了大红的条幅,到处是红艳艳的宣传语:“今年春节不串门”“今年上门,明年上坟”。远处有人拿着大喇叭在吆喝,那是村干部在宣传“不要串门”。

回到家,黄亮才知道,这些都是村里为了隔离病毒想出来的办法。“连路都给堵上了,真是简单粗暴。”老婆悄悄说。黄亮揽了下老婆的肩,让她放宽心:“村里做得也对,这样更安全。我们就乖乖地呆在村里,肯定不会被传染。”

中原乡村的冬夜干冷而寂静,黄亮和家人们围着煤球炉子,一边烤火一边聊天。突然,一阵阵120救护车的声音由远及近,最后停在了村口的位置, 120急救声一声紧过一声,却不再靠近。黄亮像是想起了什么,撂下句“我去看看”,就跑了出去。

果然,救护车停在远远的村口,因为“此路不通”无法进村。另一边,几个戴口罩的人吃力地抬着什么慌慌张张往村口跑,走在前面的居然是那个西装笤帚男。黄亮跑上前,问他要不要帮忙。笤帚男喘着粗气说:“谢谢,帮忙抬抬,我娘煤气中毒了,120救护车进不了村……”

黄亮帮着把人抬到村口,哼哧哼哧抬过那两个高高的土堆,再抬上救护车。看着120呼啸而去,黄亮心里却不再感到安全了,他准备住两天就提前回京。老婆快到预产期了,万一提前要去医院,这“此路不通”可是会要人命的。


(文章刊发于《劳动时报》第4版:四版 职工文学,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



捐石碑

文/乔欢

 

都说杨家村有三宝:古渡、苹果和大嫂。杨家村南面是国宝级的千年古渡,使村民们世代生计不愁;再加上杨家村的苹果又脆又甜,女人们淳朴能干,合称“三宝”。然而,自打一个文物贩子看到老杨家门口那块大青石后,杨家村有“四宝”的说法便传开了。

让那文物贩子一见就走不动的,是老杨家门前大槐树下那块足有单人床大小,厚近一尺,上面满刻繁体字的古老青石板。那本是一块墓碑。墓碑的主人是老杨祖父的拜把子兄弟,清末民初一位政商名流,也是当地船商公会创始人,碑文所记是县志缺失的珍贵史料。这几年,不时有文物贩子登门重金收购,都被老杨回绝了。老杨说:这是祖上传下的宝贝,不能流落他乡。

最近这事有了变化,杨家村面临拆迁,老杨要去城里和大儿子同住,带不走这个庞然大物,便琢磨着将文物捐献给国家。他让大儿子打电话给县博物馆,说要捐献古碑。对方说要上报领导。老杨在家等了一个月,没收到任何回音。

老杨大儿子辗转了解到,自己的发小认识县博物馆馆长,便托发小帮着联系。两个月后,发小转达了馆长的话:“是不是文物,咱说了不算,要请专家鉴定有价值才行。但请专家要付交通费、招待费、鉴定费,这笔开销谁来出?”

老杨大儿子又去拜访县教育局陈局长,陈局长是他高中班主任,知道这块碑的价值。陈局长事务繁忙,等了一个月才答复道:“帮你问过了,馆长说咱县历史悠久,各种文物太多,你家这块石碑估计捐的意义不大。”

最后一招是联系县电视台,新闻部采编主任慢条斯理地说:“没捐之前这事儿没有新闻价值。如果最后捐出去了,一定给你们做个专题报道。”

老杨想不通,不图名也不图利,只求让碑有个安稳去处,为啥上面不收呢。

几场北风吹过,腊月来了,杨家村家家户户开始忙过年。这天,一阵喧天锣鼓声引得村民循声而往,只见老杨全家都戴着大红花站在院门口,县电视台和一些媒体的记者举着摄像机、麦克风对着他们,秧歌队扭起来,十六面大鼓敲起来,副县长和县人武部主任都来了。原来是老杨小儿子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县里专门来发喜报和慰问金。

副县长问老杨有什么困难,老杨说:“还真有……”

副县长认真听完,交代身旁的秘书:“这个事要了解一下。”秘书飞快地记在小本上。

第二天,县博物馆馆长亲自带队,对石碑进行了勘察。第三天,馆长又来了,还带着县电视台和县报记者。馆长向老杨送上镶有金边的收藏证书,石碑当天就被运到县博物馆,按高规格文物进行珍藏。


(文章刊发于《检察日报》第08版:市井2020年01月02日


责任编辑:学林
0
欠扁
0
支持
0
很棒
0
找骂
0
搞笑
0
软文
0
不解
0
吃惊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