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 探索教育与传媒的桥梁

    探索教育与传媒的桥梁  是优衣库忠实的粉丝一次随手翻看在它自己的杂志《LifeWear》里一次做了村上春树和安藤忠雄的两大采访。  那一篇《你好,春树》里,问了72岁的村上春树26个问题,有些很有趣,例如他说到自己常年穿T恤和短裤,一次被人招待在银座吃饭,被店员拦下来,说你这着装不行,于是在众目睽睽从包里拿出了一条长裤,把店员吓了一跳。“就是为了预防这种时候,才一直在包里塞进差不多大小的长裤的。”  又说早在20年前,就计划过如果写不小说了就在青山开一间爵士俱乐部,店名和菜单都想好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源源不断有故事想写,店就一直没开成。不知道为什么每个写作者都有个开店的梦想,不过村上还有另外一个梦,他说自己要是不当小说家的话就想当二手唱片店老板。  写作和音乐的问题说了很多,例如《地下》之后为什么不再写非虚构,因为实在太耗时间和精力,如果不是有非常想写的主题,很难下定那个决心。说写小说就是在等待腹部的水位一点点涨到胸口,“所谓小说家,等待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等待水位的时候就像是农闲期做麦秆工艺品的人们一样,就写写散文做做翻译。 王小波《写给新的一年》一文中这样做结也很契合我想要探寻的东西。  我们读书、写作—一九九五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样提到过去的一年,带点感慨的语调,感叹生活的平淡。  过去我们的生活可不是这样平淡。在我们年轻时,每一年的经历都能写成一本书,后来只能写成小册子,再后来变成了薄薄的几页纸。现在就是这样一句话:读书、写作。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动荡的年代,另一方面,我们也喜欢平淡的生活。  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生活就够了。  年轻的读者在邮件里写,“当然很多时候想法总是年少轻狂或者是天马行空,也许以后我不再有这种冲动和热血,但至少我现在是真诚地有这个梦想。相比于媒体经验,我更多地拥有的是对媒体的热爱,或者说是对探索世界的热爱。”作为新闻学专业大三年级学生 ,不经想起。作家王小波在谈到为什么要写作时曾说,“写作是一种趋害避利的危险行为”。因为据他所知,这世界上有名的严肃作家,大多是凑合过日子,没名的大概连凑合也算不上。但他依然选择投入到了这份“危险事业”中。  最后,王小波只得把这种行为归结于“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  作为普通人,这个问题的指向则更实际一些。许多人都经历过职业规划与发展带来的困扰:  “日常有阅读习惯,看了一本书当下觉得写得很好,想做笔记,但却不知如何落笔,回头再看对这本书完全没有了当时的感觉,一本好书就像白读了”;  “想要做斜杠青年,在工作闲暇时间找到其他可能性,写作投稿是否能成为一种选择”;  “做为新媒体编辑内容相关工作者,如何持续高效地写出稿件,是件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沈从文先生一段话时刻激励我前行,我崇拜朝气,欢喜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一个人行为或精神上有朝气,不在小利小害上打算计较,不拘泥于物质攫取与人世毁誉;它能硬起脊梁,笔直走他要走的道路,我爱这种人也尊敬这种人。
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他不能避免失败,他失败了能再干。他容易跌倒,但在跌倒以后仍然即可以爬起。  古往今来,回顾多少文人墨客都有思考,思考是进步的潜在因素与动力,不分专业彼此年龄性别,诚然,阅历不同包括思考的程度深度都有影响。前段时间闲来无事翻看胡适在一本自传中表达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山本文绪这样谈也一定层度上表达了其思考的比拟性质。消耗体力也好,花费金钱也罢,我都要找回我的“没有理由就是开心”。  当斯通纳在收拾屋子,当屋子逐渐变得有模有样时,他意识到,很多年来,自己并不知道,他有过一份憧憬,一直锁在内心某个地方的憧憬,就像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这个憧憬表面上是一个地方,其实就是他自己。  所以,当他在打造书房的时候,他打算定义的是他自己。当他为做书架打磨这些旧木板的时候,当他看着表面的粗糙消失,灰色的风雨侵蚀消失,露出基本的木质,最终露出花纹和质地的纯粹时,他逐渐打造成形的是他自己,他要置于某种有序状态的是他自己,他想创造某种可能性的是他自己。”  这样的话令我倍受鼓舞,并且十分感激。为了那份鼓舞与感激,主编特意回复了邮件,并在周刊公众号上刊登了出来。今日情景重现,决定再次分享来往信件。祝年轻的读者们,永怀梦想,永有热爱。  还有个消息,早稻田大学的“村上图书馆”计划在2021年秋天开业。里面收藏了村上各部小说的原稿及相关资料,例如《挪威的森林》的第一稿,据说是写在意大利随便买的一个笔记本和飞机便签纸上的。不仅如此,村上还把收藏的几万张唱片一起捐赠了,说是想把这些东西留给人们存档,反正自己也没孩子。  在这所有的问题中,有一个瞬间启发了我的。我要把它记下来。  上面文章质量大致都不是很好。读好的文章、听好的音乐,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事情。因此,反过来说,还是尽量不要听糟糕的音乐、读糟糕的文章为好。  路遥先生也在《早晨从中午开始》 中曾试图探讨人生中远航教育的理念。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传媒风尚  我们获取信息的媒体食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当代青年人对媒体的认知需要重塑,自媒体不能是唯一的渠道。  所谓何为三联?生活,读书,和新知。我想最出色最纯粹最本源的媒体出发点就在于要真实全面的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你周围所正在经历的最熟悉的最迫切想要感受的的东西。  中学时期,无意间在报刊亭买萌芽(想来也是很多人青春启蒙文学艺术创作的殿堂吧,扫到在众多花花绿绿明星模特儿杂志中看到红色字刊头的三联,很醒目惹眼,赶忙拿过来翻了几番,只记得是李鸿谷先生作为主编撰写的国外的新闻时评。这一看不得了,本就好奇这国内的报刊杂志编辑于国内外时事有什么高见呢?谈起来与他的缘分,更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音乐作曲家偶然听到街坊巷缝中哼着若隐若现的轻松惬意的调子。还记得倒过去看书角。于遥远的沪港也有发行这种时髦大胆自由的杂志,更是一见钟心。看样子是那个时代我就已经以这样一种不经意的方式同这本主观幸福感杂志握手交谈了!  底下的评论也会追着看,毕竟身处于这个机器塑造的拟态环境,那就是意味着一丁点儿小看法也会被无限放大。无论老朋友新朋友,无论年纪和性别还有阅历。诸位的读者都是一水儿好评!闭眼不禁遐想,当下的媒体的赞美。  托马斯·潘恩曾言:“新闻让我们以他者的眼光看问题,以他者的耳朵听问题,以他者的思想思考问题。脑中浮现OscarWilde(奥斯卡·王尔德)的那句话:“Weareallinthegutter,butsomeofusarelookingatthestars.”(译文:“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不只是看着星星的人,这些人是建着梯子,想要摘星星的人。  也许你不喜欢其中的某本书,或者不认同某本书中的理念。这不重要,但可以从这些书中描述的社会现象或关注的社会热点,去观察和理解当下社会的本质,充实我们的知识,疏理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认知水平。  应该去结交和认识这样的人:出于某种难以名状的原因,他们会让你充满力量,会带给你新的思想,或者更不可言喻的是,会带给你充满自信的感觉。多萝西娅·布兰德《成为作家》这样表述也即是我所追求。生活阅读与思考 “我们确实活得艰难,一要承受种种外部的压力,更要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在苦苦挣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会感到一种生命的暖意,或许仅有短暂的一瞥,就足以使我感奋不已。”  在我视光所及之处。于普罗大众中的一员而言,我并不认为这是一张两难需要抉择勇气的地方。反倒认为是给了一个普通灵魂上台阶的珍惜机会。  就像是严锋教授所谈及的种种。人真是最奇怪的东西,哪怕已经看破红尘,哪怕已经知道一切都毫无意义,也还是会好好活下去,会努力把事情做好。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身上有一种植入很深的程序,里面至少有两个关键性的指令:一个是生存,另一个是职业精神。也许还有第三个隐藏更深的指令:希望。  打个比方譬如,搭积木。你知道它一定会塌,可是还是会兴致勃勃玩。是因为这个社交场景很舒服也是因为陪你玩的人很棒以及本身足够有趣抵消无意义感。  我的看法和主张还是无论在什么状态下什么情况下什么年级都不要放弃和停止阅读和思考。从历史命题的意义和角度入手,希冀不应该是无奈的,起码应该是无障碍的,甚至是轰轰烈烈的。 

    2021-02-25 10:08:43 作者:张洪瑞
    • 0
    • 10338
  • 实习日志:匆匆告别

         昨天上午收拾东西的时候才发现孩子们偷偷塞了好多封信和各种零食给我,原来他们是班主任告诉他们,我明天就要离开了,谢老师和高老师下午还组织学生给我弄了个欢送会,当时真的很感动,当学生一起唱《西海情歌》,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因为受不了这种分离的氛围,我一直都不敢告诉他们我什么时候回去,没想到下午还搞欢送会,真的超级感动,想到即将要离开了,又非常舍不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就让这段实习记忆保存在这像是记流水账的日志里吧。  第二天去找校长盖完章的那一刻,就觉得实习真的要结束了,心里突然就空落落的,因为不喜欢分别,也害怕分别,怕控制不住情绪,所以选择在他们上课的时间走,偷偷在教室外面看了他们一眼,刚准备走的时候,不料被学生看见了,于是有学生跑了出来,然后谢老师也出来,让我到教室跟学生道个别,所以我转头回到了教室,每人给他们一个拥抱,然后跟他们说再见,当时班长逸成组织大家对我说:“黄老师,您辛苦了,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我们哦”,当时我边走边向他们挥手告别.....  

    2021-02-24 13:22:39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 0
    • 9691
  • 实习日志:听课、备课、上课

         昨天查看了课表,今天上午高老师有一节数学课,开始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为了能更好了解上课内容和教学思路,听课前我特意翻阅了四年级上册的数学书,看完了第三单元的全部内容,并设想第一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自己的教学设计。高老师年纪比较大,还以为他可能大多是按着教材教,没想到高老师课堂这么有热情,和学生互动自然,教学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去教,而且还会使用几何画板给学生演示,听了高老师的课后,真的令我惊叹和佩服。  第一次给学生上课还是有些压力,昨天下午和晚上一直再写教案,终于今天上午可以出初稿了,所以上午我就拿给高老师看,高老师还是指出了我一些问题,比如探究新知环节忽略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我又连忙查找资料,终于被我发现了解决办法——利用卡片进行个性化教学,改完后高老师过目后,我准备进行试讲,下午我又让高老师来指导我试讲,其实存在问题还是我的表达不够流畅,经过几次练习,我终于克服了,也更加清楚我的教学思路,试讲完后,我又上去班上了解学生对乘法的掌握情况。  终于这一天来了,不仅高老师在后面听课,另一个班的陈老师也过来听我的课,还好大学有比较多的上台经验,所以不会觉得紧张。上课开始了,我就按照先前的试讲进行上课,学生也很配合,都表现得很积极,但在小组讨论环节,收上来的学生结论与我教案中设想的少了一个,于是我灵机一动自己补充上去,但是我故意留空给学生去思考,做到了衔接又让学生可以思考,这一点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这节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课后我请高老师和陈老师进行点评,他们都对我的课程比较满意。

    2021-02-24 13:17:18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 0
    • 9669
  • 实习日志:初相见

    终于期待已久的实习生活要开始了!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我和实习伙伴一起来到了实习学校,可惜到学校时学生已经放学了,校长和学校老师接待了我们,去到宿舍整理行李后,指导老师带我们参观了一遍校园,熟悉学校及周围的情况,然后还带我们去吃了午饭。我们去实习学校恰巧是周五,下午学生放学后,学校安排了个简单的欢迎会和结对仪式,主要和我们介绍了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情况,还特地跟我们说,农村孩子虽然比较调皮,但还是非常尊重老师和好学的,学校第一次接收实习生来学习,但一定会尽力提供帮助,让我们能够有所收获,同时也希望我们能积极配合学校的一些工作。周末我去办公室查看了一下数学测验的成绩,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今天周一算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按照实习方案,学校给我分配所带的班是4年级,带我的教学指导老师是高老师,班主任工作指导老师是谢老师。学生升旗、做完早操后,谢老师和高老师带我到我所带的班,跟班上同学见面,学生确实很活泼,因为担心学生太调皮我管不住,所以谢老师介绍我时并没有直接说我是实习老师,而是说我是上面派来的教育研究老师,希望大家这两个多月表现好点,不要成为黄老师教研论文里的反面教材,谢老师真的好有教育智慧,接下来一定要多跟他取取经。

    2021-02-24 13:00:31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 0
    • 9656
  • 疫情无常,志愿者恒有

    疫情无常,但志愿者恒常。从小受到很多志愿者的帮助和感染,我一直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秉承着“奉献社会,服务学校”的宗旨。作为一名学生党员,除了学习和各方面能力提升外,我还热衷投身于各种志愿服务和义工活动,尽自己微薄之力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在疫情期间我也努力奉献自己一份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期间,我非常想参与村委会防疫活动,问了村书记得知已经安排村了干部,人员够不需要大学生帮忙。之后,我报名参加了岭师万人线上志愿辅导活动,并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返校当志愿者抗击疫情,协助学校做好学生返校工作。一、线上辅导,以学战“疫”我辅导的对象是一名高一的美术生,数学基础比较差。报名后看到订单的那一刻我非常兴奋和高兴,但看到学生“对数学一窍不通”的求助留言后,顿时又感到心酸,那时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她看到学好数学的希望。辅导前我翻阅很多资料并认真准备课件,利用“腾讯会议APP”进行直播互动,以“复习知识点+例题讲解+课后练习”的复习形式,经过多次一对一线上辅导后,我帮助她复习完了数学必修三的全部内容,跟上他们老师上课的进度,辅导后发给她对应题目进行练习,她由起初看不懂慢慢地会做题,能跟上上课思路,总的来说辅导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辅导功课之余,我通过聊天方式了解她的情况,并帮助她疏导心理压力,与分享了自己学习经验和高考心路历程,以此鼓励她努力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辅导结束后,她对我这次的线上辅导给予很好的评价。二、返校服务,我在“门岗”当时报名返校当志愿者的时候并没有多想什么,只是觉得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况且我是一名助班更是一名党员。此次返校志愿服务中,我所在的工作小组是门岗组,在部分学生返校的当天,我的工作是帮忙提行李去消毒,并给他们测体温,引导他们出示返校二维码,平时主要工作是配合校卫的工作,检查出入校门人员的证件、测量体温,以及委婉劝离没有证件外来访问人员,并做好进校人员登记,成为了这段时间学校的“守门人”,一般每周值3-4次班。在校这段时间,我积极协助老师整理材料、寄送快递,此外我也积极帮助在家上网课的同学快递重要物品,如考研资料、证件等。在这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虽然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我们是团结的、互助的,所以一定会做好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总而言之,能够在疫情期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参加线上辅导和返校志愿服务活动,使我在服务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也让我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辅导学生是我的工作与信仰,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服务社会是我应尽的一份义务和贡献。

    2021-02-24 12:47:36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 0
    • 9679
  • 学以致用,才能学用相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决知此事要躬行”。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即将大四,大学余额只剩下一年了,这已是我大学的第6个假期,而假期就也意味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记得我5次的社会实践是寒招、三下乡、家教等,都非常有意义,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此次我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家教兼职,是通过之前社会实践的湛江市全脑通教育(也叫湛江脑立方教育)家教机构的老师介绍的,记得大二去机构面试时试讲很不好,因为大二第一学期试讲练得还不够多,但跟机构的老师说明缘由后,他们还是考虑同意我留下来,给学生提供晚辅导,有时候机构的老师临时有事,我偶尔也去代一下课,可能是那时候表现比较好,所以老师这次才介绍学生给我。我辅导的学生是一名准初三的学生,经过一番了解,学生的基础并不是很好,初二时的数学成绩一般是六七十分。了解学生情况后,我的想法是帮助以预习为主,预习中注重学过知识的回顾。第一天辅导,我给学生讲解了初中数学的结构,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统计三大部分,可以让他了解自己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应该与哪些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学习对知识掌握会更加牢固。经过两次的辅导后,和学生也逐渐建立关系,慢慢熟悉了起来,学生也开始聊自己学习期望,分享自己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也跟他分享大学生活的趣事,以及大学生应该学习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思想。大三下学期学习了《数学教学论》和《中小学知识分析》两门课程后,每次辅导前我都非常认真地写教案,在网上找资料、看优秀的讲课视频,然后去相关复印学习资料给学生。在意料之中讲课很流畅,学生听课效果也很好,可能是熟了后容易交流,但之后我发现课堂和教案有很大差异,例如课堂内容不够丰富、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技巧和亮点,没有完全做到角色的转换等,所以之后课堂我着重这几方面的改进,对课堂时间的把握比较合理,教学重难点也明确了,我知道这些方面不能一蹴而就,不是上几次课就能达到的,是靠在讲课中不断积累的。每次辅导前我都会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以“知识点+例题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辅导,经过14次的补习,按照课本的章节进行,我辅导他学习完了九年级上册的全部内容,辅导为他建立了基础,使他假期可以自己复习和练习,也达到了本次补习的目的。非常感谢全脑通教育机构和老师们的推荐,14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学习到了很多,下面分享一下我这14天上课辅导的心得感悟:一、要学会与社会上不同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二、教学一定要用心、自信、负责,认真自信地上好每一节课,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心理;三、要懂得学以致用,要将学过的课程知识合理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敢于创新。通过这次辅导我也收获很多,令我开心的是,将大三下学期所学的《中小学数学知识分析》和《数学教学论》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这次的家教中,对我而言不仅是在备课与上课中对教师技能的锻炼与提升,也让我了解到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困境,在中考路上会遇到的问题,这对我之后入职教师行业有很大帮助,同时我也非常幸庆,能像朋友一样听她讲述心声。这次辅导还让我明白作为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学会倾听他”,这也是我们教师可能缺少的,起码在我读书过程中,可以平等与学生相处,耐心倾听学生内心感受的老师不多,所以这一原则也是我一个非常大的收获。总之,这次辅导活动很有意义,让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仅帮助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最后,真心希望这段时间的辅导能切实帮助他更好地学习,数学成绩能够有所进步,让他有信心去学好数学,分享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对他有所启发,他能够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

    2021-02-24 12:42:06 作者:数学与统计学院 黄邦权
    • 0
    • 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