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日报讯(见习记者钟林威)3月20日上午,新塘镇举行《医道迷离》首发式,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市文联、市作协和新塘镇政府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首发式。 据了解,由新塘医院主编、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医道迷离》共33万字,除了“引子”和“后记”外,正文分为湘江水寒、山路弯弯、北山瘴疫等三个篇章,作者罗昌泰以富于南方生活气息和细腻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情世故和心态痕迹。该书是我市医务工作者创作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新塘镇市民创作的第一本长篇小说。 首发式上,新塘医院向新塘图书馆、教育中心、新塘中学、沙埔中学等单位赠书。
阳春三月,羊城广州到处流光溢彩,柳青花红,洋溢着温暖和谐的春天气息。3月15日,同样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下午两点到四点,广州购书中心九楼会议厅里座无虚席,广大文学爱好者正在享受着一顿伟大的国学盛宴——前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大师亲临这里,出席“读领****,阅读论坛”活动。 这次活动主题: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王蒙讲述老子的“众妙之门”。 活动首先以嘉宾访谈形式拉开序幕,王蒙大师用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经验、文学经验、思考历程去为老子的学说“出庭作证”,他的精彩讲说博得大家一浪接一浪的热烈掌声,把活动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第二个环节是王蒙大师与读者自由交流。大家围绕着“国学”踊跃地向王蒙大师提问,都得到满意的解答。另外,大师也分别对羊城都市报记者提出的“山寨文化”问题和一位作家遇上的创作疑惑做了深层的解说,尤其他的那句“创作激情和源泉来自于生命”话语更是得到大家的不断追棒。 最后一个环节是签售图书留念。大家余兴未尽,排着长龙一般的队伍,怀着一份对文化大师的膜拜心理,积极购买王蒙大师编写的《老子的帮助》一书,并耐心等待大师的亲笔签名……最终,活动在人们的欣慰笑脸中和远去的脚步声中慢慢落下帷幕,但国学热的燃烧,将再度引发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涨热情,让羊城的读书氛围更加浓烈芳香,盛放一个美丽的文化春天!
为缓解同学们繁忙的学习压力,丰富学习之余的文化生活,同时增加各班级间的交流,增进友谊,调动广大同学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营造一种积极拼搏、团结向上的氛围。3月7日,生科院院际篮球赛在我校新区球场拉开序幕,各班男女分别组队参赛。 赛场上,气氛活跃,热情高涨,个个身轻如燕,凶猛如虎,没有了平日读书时的文气,看到的是赛场上的英勇;各对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但又充满了友谊和协作的气息。经过一星期的角逐,最后,女生:07生本4,08园林2;男生:08生本2,08生技,06烹饪友好胜出。 通过这次院际篮球赛,各班级同学加强了交流,增进了友谊。相信他们会不断地向前飞跃!
学生辞书和课外读物成检查重点 一本好书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而当下少儿读物市场鱼龙混杂的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昨天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将出台三项扶持政策,为未成年人读物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图书质量大检查,其中将重点检查中小学生用的辞书和课外读物。近年来,由于政策的扶持到位,少年儿童图书的出版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2007年,全国共出版少儿读物1万余种,品种增加11.56%,印数和定价总额分别比上年增加22.38%和35.66%。这一指标远远高于图书出版的总体情况。其次,儿童文学图书销量占少儿图书总销售量的38%,并出现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优秀畅销书,如接力出版社出版、杨红樱创作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已出版19种,总销量1500万册;郑渊洁创作、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皮皮鲁总动员》,已出版54种,累计销量达1050万册。要做好未成年人读物的出版工作,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据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介绍,即将出台的三项扶持政策包括:在资源配置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即书号管理向优秀少儿读物倾斜;进一步鼓励优秀青少年读物跨媒体出版;在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方面,把优秀少儿读物纳入资助范围,鼓励各单位积极申报。不可否认,在近年来出版的少儿读物中,由于少数出版单位把关不严,曾出现过内容低俗和不健康的问题,有的甚至宣扬凶杀暴力和封建迷信,产生了不良影响。为此,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各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必须做好出版物内容的审核把关,防止粗制滥造。同时,对那些不履行职责、不认真审核把关导致出现严重内容和编校质量问题的单位,要依据《出版管理条例》,坚决依法处理。
在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10周年来临之际,“老舍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构建”、“老舍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等成为近期文坛议论的话题。 虽然诺贝尔文学奖新科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自称是“老舍‘粉丝’”,但国内一些“新锐”写作者却对老舍、茅盾、巴金等前辈的文笔表示不以为然。陈丹青在言语中虽然承认老舍《骆驼祥子》还是很好,但同时表示没有读完。所谓文坛先锋的口无遮拦,似乎隐隐地透露了一个信号或是一个疑问:在今日的时代环境下,老舍及其身后所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人物的作品,真的过时了吗?读《茶馆》、《家》、《狂人日记》落伍了? 记者日前从上海文汇出版社获悉,该社自去年5月开始分批推出的“老舍作品精汇”丛书发行火爆。这套定价518元的丛书(共21种)所发行的2万套已无一本库存。 老舍作品至今受欢迎 来自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调查数字更令人震惊,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出版机构,人文社从1955年开始出版老舍的作品,至今老舍的《骆驼祥子》累计销量为407万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收入《骆驼祥子》的各种文集。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以来《骆驼祥子》累计发售300余万册,近10年的销量几倍于之前。而老舍的另外一部名著《茶馆》也有不俗的成绩,2000年以来共售出60多万册,其中2003年以来达46万册。 这一系列数字透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在文学写作更为多元的今天,在魔幻现实主义、荒诞主义盛行的今天,依然有人在看老舍的作品。对此,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表示,不管谁的作品,总逃不脱大浪淘沙般的历史规律。作品本身是否含有极高的文学审美价值是关键,真正能够留给后人回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有的人会永远被人们记住,有的人却只能名扬一时。老舍很幸运,他的作品至今在国内外受欢迎。 小胡同里走出大作家 舒乙告诉记者,“在2月3日老舍110周年诞辰研讨会上,一位俄国汉学家跟我说,在俄罗斯‘老舍热’从来没有凉过。这位汉学家最近参加一个欧洲汉学家的会议,会上有人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很多,其实只要讲3个人——茅盾、老舍、沈从文——就够了,当场很多人都接受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发明者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王德威。王德威教授认为,茅盾写了中国革命;沈从文写的是自然、水、船夫、少女,抒情的;老舍写的是平民,盼望改变的平民。这3个人的作品,可以代表整个当时的现代中国。 这位从京城小胡同走向世界的大写手有着非常朴素的创作观,他生前从不称自己是“作家”,而称自己是“写家”,他曾写道:“我老觉得文学是有用的;它比任何东西都高明。我不能吆喝我的作品是‘人类改造丸’。我也不相信把文学杀死便天下太平。我写就是了。”低调的为人,作品在其身后却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在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青年作家蒋泥推出30万字的评传作品《老舍的沉浮人生》,书里公开了依据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等先生给作者直接提供的一手资料,分析评价老舍在上世纪60年代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事实。勒·克莱齐奥盛赞老舍说:“我发现老舍小说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国界的。”在许久之前,勒·克莱齐奥就为《四世同堂》法文版作序。 永远的老舍永远的话题 日前,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一位老舍“粉丝”将《骆驼祥子》输入电脑,发现一般人只要认识300多个字,就可以读懂老舍的作品。这充分体现出老舍作品的平民化。评论家王干这样形容自己看老舍作品时的感受:“《骆驼祥子》的开头,祥子出场以及为什么叫骆驼祥子,老舍用的地道的口语,地道的北京话,没有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子,也没有做出一副学问家的样子,像是聊天,又像是侃大山,完全生活化的叙述。老舍小说发出的那种特殊语言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后来又买了《离婚》、《二马》、《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小说,一本一本地看,从此我着了迷。” 老舍离开我们很长时间了,但又仿佛未曾离开。他笔下的北京城,就像莎士比亚笔下的斯特拉福德、雨果笔下的巴黎、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是那么光彩夺目,现在哪个作家能写出那样的北京?今天,不仅有人在读老舍的作品、看老舍的剧本呈现的舞台剧,黄磊版的电视剧《四世同堂》也马上要与观众见面了;《茶馆》、《龙须沟》等几部作品的电视剧日前已进入后期剪辑阶段,即将与观众见面。永远的老舍永远的话题将一直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