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王蒙上电视 开讲《老子的帮助》

     《中华文明大讲堂》3月8日播出———   王蒙先生开始研读《道德经》了,这位著名作家今年1月出版的新作《老子的帮助》无疑给甚是喧嚣的“国学热”再添一把柴。昨天记者获悉,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首次把王蒙请上电视讲老子,总共12讲的《老子的帮助》将从3月8日起开播。届时,“王蒙解读老子”这一事件究竟是当下“国学热”未能免俗的跟风,还是作者年届古稀顺其自然的“修身”之举,观众可以自行品出个中味道来。面对疑问,王蒙表示自己解读老子的优势在于用70多年的人生经验、政治经验、社会经验、走红的经验、倒霉的经验来完成这部“我注六经”式的作品。“过去就有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的说法,其实这次既是我去解释老子,也是我把老子请过来解释我的人生。”而谈及老子对自己最大的帮助,王蒙说:“年轻的时候我是个敏感而急躁的人,敏感、急躁的时候翻一翻老子的著作,就不会自己跟自己那么较劲。人生空间扩大了,选择的可能性增多了,这就叫‘道行’。老子帮助你增加人生的‘道行’。年轻人可以长点知识、经验,增加点‘道行’,但你也不能年纪轻轻‘道行’太深,18岁就有老子那么深也挺恐怖的。在中学里一看,好,一大堆小老子出来了,都得吓晕菜了。就像我今年74岁半,不可能再写出《青春万岁》,我19岁时,也写不出对老子的解读。”据透露,王蒙在原作基础上又根据电视观众收视习惯等众多因素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全新演绎,12讲内容浓缩了很多他的个性化理解,打通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为现实的困境解惑释疑,为心灵的安顿寻找支持,为人际的和谐找到方法,涵盖了“道法自然”、“无为不争”、“无有之间”、“宠辱无惊”以及治大国如烹小鲜与老子的治国理政思想、欲取先予与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智慧的快乐与烦恼等内容。  

    2009-03-05 00:00:00 作者:北京青年报 杨文杰
    • 0
    • 9597
  • 华语文学传媒奖揭晓提名

     日前,《南方都市报》透露,由该报社主办的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名单正式揭晓。   阎连科、阿来、翟永明、洪子诚、西川获得年度杰出作家提名,毕飞宇、慕容雪村、臧棣、朵渔、孙郁、龙应台、耿占春、南帆、郑小琼、李云雷等25位作家、评论家分获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学评论家和年度最具潜力新人的提名。   据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主任谢有顺介绍,相比往届,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提名环节上有所调整和变化。新成立的提名委员会主要由国内著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学者构成,提名名单的出炉共经过了3轮投票。提名名单公布后,评奖将进入终评环节,7位评委将以记名投票的方式评出本届大奖的6位获奖作家。

    2009-03-03 00:00:00 作者:京华时报 卜昌伟
    • 0
    • 9591
  • 《北京文学》评出08年作品排行榜

     日前,由北京文学月刊社主办的“2008年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推出,《收获》《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南方周末》等14家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24部作品入选。中篇小说为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叶广芩的《豆汁记》、邓宏顺的《饭事》、乔叶的《最慢的是活着》、迟子建的《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和袁劲梅的《罗坎村》,短篇小说为笛安的《圆寂》、裘山山的《脚背》、鲁敏的《离歌》、须一瓜的《灶上还有绿豆羊肉汤》、朱山坡的《陪夜的女人》和范小青的《厨师履历》,报告文学为朱玉的《天堂上的云朵》、李春雷的《木棉花开》、李鸣生的《废墟上的儿童节》、张胜友的《珠江,东方的觉醒》、吕雷与赵洪合著的《国运——南方记事》和朱晓军的《留守在北大荒的知青》,散文随笔为塞壬的《转身》、耿翔的《马坊书》、陈丹青的《那一刻人人都是李宁》、王十月的《小民安家》、冯小涓的《铁皮,在风中悲吟》和余秋雨的《丛林边的那一家》。  

    2009-03-02 00:00:00 作者:斯文
    • 0
    • 9591
  • 好莱坞年年糟蹋好小说?

     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在《朗读者》中的精彩表演捧得奥斯卡影后小金人。电影《朗读者》改编自同名小说,中文版曾在2005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随着电影在全世界的热映,译林出版社于日前推出新版《朗读者》。在电影《朗读者》上映之后,其原作者、作家施林克不久前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他对电影改编表示满意,并表示《朗读者》不是关于纳粹或者屠犹的,而是一本关于战后一代和战争一代之间关系的书,关于罪责。小说作者施林克为柏林洪堡大学法律系教授,同时也是北威州宪法法官。《朗读者》是有史以来第一本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德语书,在同名影片获得金球奖后,其平装本再次成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第二名。电影不能重现我的画面问:这部电影是否实现了您对它的设想?答:我事先并未对电影有什么固定设想。我有我自己的画面,而电影不能重现我的画面。如果作家指望电影重现他的画面的话,那他就不应该卖出电影版权。作者期待的,只能是优秀导演为故事和主题挖掘出出色的、新颖的画面。问:导演斯蒂芬·戴德利成功地做到这点了吗?答:他和编剧大卫·黑尔一起守卫了这个故事和这本书的主题。即使电影的倒叙视角本可以让他把这部片子导成一部屠犹片,但他没有,他拍的是第二代人即战后一代卷入第一代人——也就是战争一代人的罪责的片子。问:您最希望谁来演汉娜?答:我一直盼望凯特·温丝莱特能演汉娜·施密茨。问:您也参与了电影的创作工作吗?答:斯蒂芬·戴德利,大卫·黑尔和我有过很多次交谈。有时他们采纳我的提议,有时没有——事情就是这样。那些谈话很好。问:您曾经出现在一个场景中,不过非常短……答:非常短——我几乎没能在电影中认出我自己。我拍戏只有一天时间——很多等待,极大的耐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场景,细微的改变,片场是一种专注和创造的气氛,从导演到司机。很有趣。它是一本关于罪责的书问:一些时间以来,以纳粹或屠犹为题材的美国电影纷纷出现,比如《刺杀希特勒》、《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圣安娜奇迹》等。在这一系列电影中,《朗读者》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答:请让我再强调一遍:《朗读者》不是关于纳粹或者屠犹的。它是一本关于战后一代和战争一代之间关系的书,关于罪责。为什么现在美国电影如此热衷于第三帝国和屠犹的题材,美国女作家乔伊斯·哈克特曾做过精彩的回答:经历了道德分裂的布什年代,人们强烈向往道德上的一致性,向往清晰有力的善恶标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朗读者》不属于这一系列的美国电影,它关注的是道德问题、紧张和矛盾冲突。问:您担心人们又会有“好的纳粹”的误解吗?答:因这本书产生的误解,这部电影也会碰到——一般都这样。问:您怎样来描绘人们在注视汉娜这个角色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答:我希望这种矛盾心理就是米夏·伯格在书中体验的那种,是战后一代对战争一代所持有的内心冲突:好感和震惊,向往和厌恶,理解和审判。问:现在年轻一代的处境与战后一代有所不同吗?答:第三代几乎没有卷入战争一代的罪责中,第四代就根本没有。因为卷入罪责的前提是,人们认识那些犯罪的作案者、策划者、助手、袖手旁观者和视而不见者,亲身体会过在喜爱和震惊之间,在理解和审判之间的张力,而且这种张力得不到充分释放。发动机还是绞肉机?王胡第81届奥斯卡奖刚刚揭晓,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大获全胜,证明文学仍然是电影业重要的发动机——如果不是绞肉机的话。而出版商和作家对于电影改编文学则褒贬不一。好莱坞年年糟蹋好小说?作家威灵·戴维森(WillingDavidson)2月17日为著名的网络杂志《Slate》撰文,指责好莱坞年复一年地乐于也善于糟蹋好小说,今年也不例外。“《本杰明·巴顿奇事》和《朗读者》绝对是烂电影,”戴维森写道,“《革命之路》既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烂电影,也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之一。”为什么书如此之好,电影又如此之差?戴维森说,答案说简单也不简单:小说长,电影短。把小说压进胶囊而不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要想清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只要反过来看一看,好电影能改编成好小说吗?恐怕不能。“伟大的小说催生伟大的电影”英国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成功,令其小说原著大受欢迎,仅该书最近一个多月的销量,便超过了它自2006年出版以来销售数字的总和。该片的小说原著、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鲁普(VikasSwarup)所写的《问答题》(Q&A),也由其美国出版商兰登书屋重新包装,改成与电影同名,于今年1月2日适时推出,40天卖出了17.5万册。而2006年版的《问答题》,总共只卖出了15万册。如今大奖到手,其销量再上新台阶几已板上钉钉。“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伟大的小说催生伟大的电影。”兰登书屋CEO盖尔·雷巴克(GailRebuck)说,“当前的票房榜就是明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革命之路》、《朗读者》,不一而足。接下来就是良性循环,电影反过来会拓宽书的读者群,因为某部卖座的电影或电视剧集,新读者们将会发现伟大的小说,《革命之路》即为一例。”据称,改编成电影后,理查德·叶茨《革命之路》的销量已经暴增了300%。◎相关链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是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所获的八个奖项包括最佳改编剧本奖。电影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鲁普的小说《问答题》,讲述了印度一个贫民窟少年为找回女友而参加真人秀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本杰明·巴顿奇事》获得最佳艺术指导和视觉效果两项大奖,电影改编自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同名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做本杰明·巴顿的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凯特·温斯莱特凭借《朗读者》中汉娜一角荣膺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电影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战后反思的年代,一位德国少年和奥斯威辛女看守的爱情故事。《革命之路》也是本届奥斯卡的参赛影片。该片改编自理查德·叶茨的同名小说,由凯特·温斯莱特和里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联袂主演,讲述了一对中产阶级家庭奋力走出“绝望的空虚”的努力。  

    2009-03-02 00:00:00 作者:东方早报 石剑峰
    • 0
    • 9583
  • 百万港币成立"张爱玲奖学金"

     在张爱玲去世14年之后,作家晚年最重要的遗作《小团圆》终于由皇冠文化集团出版,书未上市就已在华语世界引起轰动。昨天,在香港大学图书馆一楼举行的《小团圆》首发式上,张爱玲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强调目前的628页是张爱玲1976年亲笔完稿,本书未加删减。此外,“张爱玲纪念奖学金”昨天也在港大成立。据悉,《小团圆》大陆简体版依然将由张爱玲文集出版方十月文艺出版社在今年4月出版。香港大学是张爱玲的母校,张爱玲的遗嘱执行人宋以朗教授也任教于此。借小说首发仪式之际,宋以朗先生捐出港币一百万元给香港大学,成立“张爱玲纪念奖学金”。成立此项奖学金,正是希望扶助背景与张爱玲类似的女孩子,让他们可以专心学习,希望将来有如张爱玲般的出色成就。昨天首发式上,文化集团将张爱玲《小团圆》手稿副本赠给港大图书馆。1995年,张爱玲在美国辞世,她生前曾在私人信件中表示要把《小团圆》手稿销毁。对于手稿违背张爱玲意愿出版,皇冠出版社总编辑卢春旭之前在香港表示,这主要是张爱玲挚友兼经纪人宋淇先生儿子宋以朗所做的决定。在卢春旭看来,在1976年的政治环境下,张爱玲出版《小团圆》可能会因为牵扯上汉奸惹上麻烦;而当年胡兰成人在台湾,如今事过境迁,当事人都过世,因此现在出版小说是时候了。宋以朗昨天在首发式上表示,自己宁愿被人“不同意”也要坚持让张爱玲遗作露面。他说,花了数月时间整理和研究张爱玲与宋淇夫妇40年间的600多封、约40万字的信件,发现当时宋淇不建议出版《小团圆》的主要顾虑,一是来自台湾当时的政治环境,二是担心有心人为难胡兰成。宋以朗表示,张爱玲的正式遗嘱只有一份,其中并未提及要销毁《小团圆》手稿,只是在私人信函上提及;当年顾虑的原因之一是张爱玲前夫胡兰成当时还在台湾,如今时过境迁,当事人都已过世。在宋以朗看来,张爱玲后来与皇冠编辑讨论过《小团圆》出版事宜,说明张爱玲其实非但无意销毁《小团圆》,反而一直在修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出版。《小团圆》张爱玲浓缩毕生心血之作,以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她最深知的人生。《小团圆》里至少包含了张爱玲三段感情,它的出版无疑将将掀起张爱玲考古热,为张爱玲研究开启一个藏宝箱。 

    2009-03-02 00:00:00 作者:东方早报 石剑峰 于是
    • 0
    • 9556
  • 网络文学盗版规模达50亿元

     “目前网络文学盗版呈蔓延之势,初步估算,每年盗版市场规模高达50亿元。而同期正版市场的规模为1亿多元。”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中国原创网络文学版权保护研讨会上获悉的。专家呼吁,为了保护网络文学的繁荣,需要在引导正版消费、打击盗版方面双管齐下。据介绍,许多不法网站通过盗版热门文章来提高浏览量,吸引广告商投入。原创网络文学版权该如何保护?与会专家建言献策,认为网络文学作品创造需要建立新法律秩序,建议制定有关网络文学续写优先权。

    2009-03-02 00:00:00 作者:人民日报 施芳 乔清
    • 0
    • 9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