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主页

个人介绍

这家伙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作品列表

  • 少年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丁铨我忘了生下来时哭或是笑总之赤身裸体上一秒前世刚思考了天的高度我却穿上衣服翻完一本书背驼重物从高潮到低谷遥远花园里有一朵花开了有一个人死了古人写完一首诗少年做完一个梦不是我的梦不是我的梦城堡很美我扛起枪逃离我没有目的地

    2009-10-06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17737
  • 读《史记—秦始皇本纪》有感

    06行政管理5班9号胡健冰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推荐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朝代,结束各国纷争的局面,他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兴修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建造秦长城,修建秦始皇陵兵马俑。可称千古一帝。但他又是滥用刑法,焚书坑儒,事实暴政,赋税严重。不惜人力才力物力为自己修建阿房宫等建筑,供自己享乐。作为一国之君,他也有过人的领导才能值得我们学习。用人之长,这是帝王的学问,也是决定他能否成大业的问题,不论什么人,只要能为我所用,让其发挥特长,就会对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以出身看人,以亲密关系用人,就难成大事。从秦穆公称霸西戎到秦王政统一天下,人们无法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那便是辅助历代秦王,为秦国富强卖力最多的英雄豪杰,大多不是出身于秦国本土上的人,而且多数出身低微。历史事实证明,重用客卿,以布衣为将相,这在秦国有着悠久的传统。范惟、蔡泽二人,均以布衣身份分别由魏、燕入秦,由客卿升为丞相,同是因惧诛而请归相印。范惟、蔡泽的由客卿到丞相,又由丞相到谢病请归,这种“走马灯”式的上台卸位,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布衣将相格局所固有的一个特点,即它的“流动性”。然而正是这种走马灯式的流动性,使得商鞅以来的法治路线被认真地付诸实行,使秦国保持了法治路线的连续性和战略、策略上的正确性,从而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人才贤能被用与否,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尤其在压抑人性、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缺少民主氛围,不能公平竞争,人才发挥作用完全寄托于是否被明智的君主采纳,处于这种单向选择人才的用人机制,那么君主的素质高低就更显得重要了。领导者的创新能力素质要求有洞察力、预见力、决断力、推动力、应变力。驾驭将领就是要懂得手下英雄们的想法,明白他们的内心活动,但是人不易被了解。汉光武帝是一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明主,但他却犯了轻信宠萌的错误;曹操是个知人善任的人,却也曾被张邈蒙蔽。世上的事物很难分辨而容易使人迷惑。秦始皇听信他人之言,将李斯革职,但李斯临行前的一篇文章却表明了他的才华和对秦国的忠诚。作为一国之君,是金口谕语,但秦始皇能知错即改,立即对大将军蒙恬说:“立即将此人找回来哟!”蒙恬奉命找回了李斯。李斯终于有机会和秦始皇面对面地交谈,说出他的治国之道,这种超群的才华再次打动了秦始皇的心,于是,他决定再次重用李斯。赏赐有度,可以安民,可以光大帝业。人民看重利益;大臣看重爵位;君主看重权威。所以赏赐功臣,授予有办事能力的人以爵位,使得奸邪无机可乘。战争多的国家,它的爵位贵重;爵位贵重,君主就受到尊重;君主受到尊重,就能称王于天下。英明的君主在治国时,明确地行赏,这样老百姓就会互相劝勉立功;严重的用刑,这样老百姓就会看重法律。领导者要学会用度的艺术,善于把握尺度,我们常说“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就是要我们做事要适度。秦始皇在天下统一后,他吸取历史的教训没有对皇亲国戚封侯,对有功之人都进行了赏赐,有的人是名义上的,有的人是利益上的,这对稳定局面,增强力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惜后来滥用刑法,惩罚过度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领导者用权的艺术也是很讲究的,要懂得巩固、分配与管理。秦始皇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大力推行五德终始说,加强思想控制,而且大力强化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官僚制度是政权的支柱,秦始皇通过设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组成中央行政的核心,三公、九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对皇帝负责,建立了一整套崭新的、有生命力的官僚体制。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历史上朝代虽然更迭不断,而秦始皇所开创的封建政体却相沿不衰。故有“历代都行秦政事”之说,可见其深远影响。秦始皇即位后,渐渐与有功之臣拉开了情感距离,并对他们进行剪除,因为这些人的势力会威胁到他的皇权。一国之主的威严不可动摇,如何掌握与身边大臣的关系,秦始皇是历代皇帝中把握的最巧妙的一位。用吕不韦为相,后来再除掉他,这体现了秦始皇的智慧。但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事件将大臣的意志统一在他的意志之下,这种用权成了暴政。金无足尺,人无完人,古往今来,任何一位领导者都有可取的地方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了解了秦始皇的领导方式,就应扬长避短,更好的实践领导活动。

    2009-02-04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17737
  • 娥姁叹

    艺术学院服装工程2班闫肖第四届“碧草杯”广东省校园文学大赛参赛文章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推荐公元前241年,我出生在单父——吕姓人家,名之雉,字娥姁。我在父母的疼爱中长大,母亲勤劳能干,父亲懂得相面是一个精明之人。本以为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很快这种宁静被打破。那日父亲过生日,作为朋友的沛县县令也来祝贺。当时还有一个泗水亭长来庆贺,可他居然厚脸皮地虚报一笔礼品,大摇大摆入堂。父亲知道后很生气,准备将他赶走。但他这一去非但没赶走他,而且还留他喝酒后又为我定下婚约。父亲见我闷闷不乐便解释道:“我看他有天日之表,日后必大有作为……”作为女儿的我也不能多说什么,还是相信父亲吧!就这样,我嫁给了当时的泗水亭长刘邦,后有一子一女。婚后,他时常为了公务以及与朋友们周旋,三天两头见不到人影。于是织布耕田,烧饭洗衣,孝顺父母,养育孩子全都落在我一个人的身上。这些都是我的本分,也没什么好埋怨,只要有个人依靠这好过一切。一次,他醉酒后让犯人逃跑了,于是亡命芒砀山下的沼泽地区,我担心他身体受不了,便长途跋涉为他送去衣物和食品。一日,我领孩子们下地干活,遇到一位老者向我讨水喝,我看他年级已大,似乎很疲惫,又把午饭给了他。饭后,他对我说:“夫人您贵相,日后必定显贵,这与你的儿子有关,而你的丈夫就是你们显贵的原因。”我暗喜,想着自己也没嫁错人,但后来我发现是我太高兴了,也许这就是乐极生悲吧!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他先被拥立为沛公,进入咸阳后,又被项羽封为汉王,虽然我也有了尊贵的身份,却没有一天好日子过。楚汉之争开始后,项羽为了挟制刘邦,便将我和父亲抓起来,两个孩子幸免。路上,两个孩子遇见了他们的父亲,惊吓的心总算可以平复一下了,但项羽的追兵将至,刘邦觉得马车太慢,硬是要把孩子们推下车,两个孩子吓得眼泪汪汪,却得不到父亲的关爱,滕公夏侯婴不忍,竭力与刘邦相抗,才保住了两个孩子的性命。在荥阳之战时,项羽被刘邦包围,紧急关头,项羽押出刘邦之父相要胁:“你若不赶快来与我决一死战,就把这个太公剁碎煮成肉汤!”而刘邦却笑嘻嘻地说:“我与你约为兄弟,我父亲也是你父亲,你一定要把你爹煮成肉汤,有幸分我一杯!”天啊!这就是一个父亲,一个儿子所做吗?我跪在囚车中泪流满面,看着父亲绝望的眼神,而他那一副神态自若的样子更令我心碎。接下来的四年,我一直被囚在楚军之中做人质,受尽凌辱折磨,多少次我向天呼喊,盼望他能来救我,这个我唯一能依靠的人在哪?但我的眼泪已经哭干了,我心如死灰,不再对他抱有幻想。我恨他,也恨我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卑微?为什么要他来保护?我不是个弱质女流,我会证明给他看,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项羽兵败,我被送回。刘邦称帝后,便封我为皇后,我的儿子为太子。为了保住刘氏江山,他以各种借口削弱异姓王的权利,迟迟未下狠心,我为了在宫中建立威望,当上了刽子手,杀韩信,诛彭越,除异姓王,我满足了他的心愿也达成了我的目标。刘邦病时,黥布反叛,他派太子去镇压,他自然知道太子仁弱,于是我想方设法将他推向了一生中最后一战。太子登基时才七岁,我借机掌政,逐渐扩大我的势力范围,清除障碍。刘邦在位时,得了一个二十岁的戚姬,她年轻貌美,善歌舞,很讨刘邦欢心,生一子刘如意,她处心让自己儿子当太子,这是她一生中最不该做的事。为了保太子,我求张良得到一计,让太子去请来了刘邦多年未请到的“商山四皓”,戚姬彻底失败。刘邦死前,特意安排人保护戚姬母子,但这无济于事。想和我争,她还太嫩了。为了报复,我毒死了刘如意,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惠帝看了后竟从此消沉。于是我就有了机会掌握实权。为了让吕氏不再受欺负,我将刘氏诸王赶尽杀绝,封吕氏为王,虽然刘邦曾立盟约“非刘氏不王”,但这已经不重要,吕氏不再是卑臣贱民。宫廷争斗本就是黑暗的,谁强大谁就能过得安稳。我独立掌政十五年,遵守高祖临终所作重要人士安排,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实行轻赋税,工商自由,废除“三族罪”和“妖言令”,导正社会风气,百姓相安无事。这也是我在宫廷争斗中的立脚之根。我成功地制造了吕后时代,一个属于我的时代,让天下人都望尘莫及的时代。纵然我满手血腥,可谁能说哪一个君王不是满手血腥呢?只因我是一介女流吗?谁想过,使谁让我失去了女人的本性,是什么让我失去了心中的温情?我是阴狠毒辣,是嫉妒成狂,可是当初那个无情无义的刘邦他就没有责任吗?

    2009-02-04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17737
  • 大学就像培养基

    华南农业大学绿窗文学社荐稿文/生物科学专业黄文达大学就像培养基,我们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大学因为包装不同也分等级,有培养皿,试管,锥形瓶,培养瓶等等,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器皿也好,大学的本质是培养基,我们的本质都是那微小的生物,物物都有其价值所在,人人生来平等。的确,大学培养了我们,但是培养器皿外的社会,总体上看到的是一大堆混杂而聚的菌落,却还是看不到我们的每一个,我们不是个个都可以得到肯定。社会中也有不同的地域区别,普通玻璃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等。现在的培养基只教会我们如何贪心的摄取其中的营养。活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只得到了表面性的养分;半固体的,只是半桶水:液体培养的,游走在知识的海洋。但是我们该如何得到外界的接受呢?事实证明,我们很少能够真正的“红杏出墙”,得到外面的灿烂阳光和柔和春风,因为社会中的营养不是现成得可以直接吸收的,必须应用超过书本上的能力去获取。当我们被培养基一定的供给能力抛弃的时候,社会不一定能够容得下我们,我们不是每一位都有光合作用的能力(在社会中自己养活自己的本领)。有的凭着自己的寄生能力,继续寄宿在寄主上,寄主虽然不一定会死亡,但是负担是何等的沉重啊;有的行腐生方式继续“活着”,它们拥有另类的生活行为,他们歪曲的利用在培养基中学到的摄取营养的方法,腐蚀着社会的他人的辉煌成果(破坏道德,违规甚至犯罪)。我们不一定要会光合作用,却可以是化能自养,或者互利共生等等。社会提供给我们很多的显微镜,只看我们会不会找到那台适合自己的显微镜被发现就是了。同学们,未来的某天,你被发现了吗?愿大家实现自己的价值!!!

    2009-10-06 作者:绿窗文学社
    • 0
    • 17737
总42页,文章16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