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万家灯火,品浓浓年味除夕将至,夜幕降临,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在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有人点亮了一盏小红灯笼,这盏小红灯笼像是一个暗号似的——一家、两家,越来越多的彩灯亮起,没一会儿工夫,这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窗子都亮起了彩灯,点起了万家灯火。其实不止这座城市,以这座城市为中心,附近七百里皆是如此。这里是“赛博朋克山西”。“赛博朋克山西”,这是个新鲜的说法,是近几年兴起的,可“挂灯笼”却是从小流传下的年俗。听妈妈讲,在她们小时候,虽然贫穷,但每逢过年,也要在门口挂上俩大红灯笼。红灯笼并不如今天的精致美观,而是用廉价的大红纸糊成,再去供销社买两寸大小的灯泡放入其中,当然,要是红色灯泡那更好了。大大的红色灯笼挂在门口,看着就让人心生欢喜。我曾问妈妈为何一定要在大门口挂红色灯笼,妈妈说,过年了,远行的游子也要归乡了。挂上大红灯笼,能为他们照亮回家的路,也是为了能让他们一眼看到自己的家,让他们知道,有一盏灯是为他们而留的。按下开关,盏盏红灯,寄托悠悠情思。后来再长大点,有一年春节前夕,爸爸买回来一大包彩灯,细长的小灯泡挂在一根根透明的线上,像一串串熟透了的果实,因此它也被称为“串串灯”。我想,这大概就是“赛博朋克山西”的雏形。正巧那时的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沉迷于打造小孩子的秘密基地,看到妈妈摆弄着串串灯来装扮家,我心里也痒痒。 “妈妈也给我一串吧。”“你要干嘛呢,我们新年要用的哟。”“给我一串吧,我也想给我的‘小家’装扮一下,等到晚上天黑了,我把灯打开,把你们都邀请到我‘家’里玩,好不好嘛。”可能是因为我的请求太过真诚,又或许是因为妈妈舍不得我难过。总之没过多久,我手里就多了几串色彩绚烂的串串灯。拿着灯,我迅速溜回我的“秘密基地”,踩着凳子,学着大人的模样,用透明胶一点一点把彩灯固定在墙壁上方。装好的彩灯像萤火虫一样,细细密密地充盈着整个空间,给我的基地平添一丝温暖的除夕氛围。按下开关,点点彩灯,勾勒小小世界。今年寒假放得格外早,赶上了“腊八”。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嘛:“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腊八开始,大街小巷就开始有了年味。最初是凌晨五点的腊八粥,最后就是街头巷尾的万家灯火。“赛博朋克山西”的出圈,不仅与山西人民的“挂灯”习俗息息相关,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每年春节,政府会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提前十天半个月就开始筹划各自区域的花灯,包括每一个路口,每一棵树。网上有人说笑:“在山西,你是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是黑着过年的。”除了花灯,政府各部门以及相关企业也会自发组织秧歌队、派出彩车。于是在正月十五晚上,华灯初上,盛装打扮的人们载歌载舞,在灯火辉煌中舞出欢声笑语。按下开关,万家灯火,传达美好祝愿。世界变化不停,时间川流不息。从盏盏红灯到点点彩灯,再到万家灯火,亘古不变的是山西“挂灯”这一年俗。在万家灯火中,我们细品浓浓年味。作者简介孙婧,女,2005年生,山西朔州人,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学生,文字散见于融媒体平台。
有一种年味叫“营老爷”当北方新年的气息在手机屏幕里红包雨的冲刷下逐渐淡去,潮汕平原上,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响、绚烂夺目的烟花绽放,却依旧固守着那份源自血脉深处的传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年味从未消散,它以“劳热”为名,在祠堂缭绕的香火和“营老爷”铿锵的鼓点中,年复一年地沸腾翻涌着,将春节烹成了潮人世代相传的醇香佳茗。记忆中,这方水土的年味,总与“营老爷”紧密相连。这一潮人的年度盛典,春节期间,让整个潮汕焕发出了独特魅力。宫庙祠堂前,主事的长者们精心筹划着“营老爷”的每一个细节;各家各户的灶台旁,心灵手巧的妇人们则把糯米团揉得发亮,一个个红桃粿的新鲜出炉,彰显对神明的无比虔诚;巷弄之间,后生们小心翼翼地将彩绸绣金的标旗细细抻平,每一道褶皱都流露出仪式的庄重。终于到了“营老爷”之日,村里各寨各围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供桌上糕饼鲜粿、鸡鸭鱼肉等祭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村民们集资请来潮剧戏班搭台献艺,演员们在台上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恍若古人,流转着海滨邹鲁的千年风华。“营老爷”队伍中,舞狮队、锣鼓乐班随行助阵,增添无限声势。一些富庶的村子,更是请来英歌队助兴添彩,只见“梁山好汉”英姿勃发,在排山倒海的呐喊声、锣鼓声中,开路前行,整个场面气势恢宏,蔚为壮观。“营老爷”队伍好似彩龙蜿蜒,所经之处,无不是一片虔诚的海洋。村中的长者们身着唐装步履稳健,行于游神队伍前列,那一道道皱纹都是活的年轮,岁月的洗礼让他们更具威严、更显风采;青年们穿戴整齐,或肩扛标旗,或手执焚香,标旗绸缎在风中猎猎作响,“阖境平安”四字是潮人对国泰民安的最好祈愿;小朋友们或扮金童玉女,或肩挑花篮,他们雀跃前行,用稚嫩的脚步丈量着传承的深远。“营老爷”队伍浩浩荡荡,前有舞狮队、英歌队各显绝技,精彩纷呈;后有乐班鼓乐齐奏,乐声悠扬,回荡在村寨上空。抬神轿的壮小伙疾步而走,在“兴啊!旺啊!老爷保贺”声浪中奋勇向前。只见白发苍苍的阿嫲颤巍巍领着孙辈向“老爷”行礼,忽得香灰轻落,恰似为这份文化基因烙下传承的印记。这场跨越时空的狂欢,是潮人写给岁月一封滋味悠长的家书。那翻飞的标旗、震天的锣鼓,不是为游客而演的表演,而是深入骨髓的记忆。潮人的“劳热”是节庆的狂欢,更是族群记忆的觉醒。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代里,当别处的年俗逐渐成为博物馆的陈列,潮人仍在用滚烫的汗水和震耳的爆竹,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续写活的传统。“营老爷”是潮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是精神的传承,这份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守护、发扬,也正是这份传承,才使得潮人的年味历久弥新,永远洋溢生机、活力。作者简介 林旭鑫,95后,中学历史教师,爱好文学、曲艺,喜欢地方民俗。现为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北京民艺非遗研究院研究员、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
总有人离开,也总有人会来旅行总让人浮想联翩,即使只是短短三日。坐在高铁靠窗的位置,阳光明媚得正好,我努力吸收以合成令人喜悦的血清素。彼时没有无线网络的信号,翻开书读几页《欧文·亚隆的心理课》,午睡的生物钟把困倦推向我,可写作灵感总在几个哈欠后的朦胧意识里隐约浮现。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旅行是一场短暂的分离,而我因此开始了思念。思念今年过年没有回去的故土,思念对热闹烟火、花团锦簇习以为常的栖居之城,想念倒数着日子约定假期后再见的人,期待年后将首次会面的新朋友。从前我有严重的分离焦虑,离开熟悉的地方、亲近的人就感到惴惴不安,豆大的眼泪会在黑夜找上我,当我凌晨醒来,发现枕巾又浸湿了咸咸的泪痕,多年来不得其解。“我还能再见到你吗?”我喃喃地说。“这句话很有攻击性,要不就是咒别人死,要不然再见不到就是别人的错。”我的精神分析师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还想再见到你。”“你还想再见到别人,就说还想见到你呀。”“可是你要休假了,我要有三个星期见不到你了。虽然我知道你休假后我们还会再见,但我还是好担心再也见不到你了,因为不可抗力。”“没有不可抗力,休假是我的个人安排。”耳边响起最近电影《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nberme……没有什么能将我们分开,只要我还记得你。为何我对分离如此焦虑和恐惧呢?人生的分离,到底有什么“不可抗力”会永远也见不到了呢?除非——死亡。我经历过什么重要他人的离世吗?“死亡”这一词语联想,让我瞬间潸然泪下,因为我马上得到了答案。从小带我的祖母在我大概8岁时突然去世了,她是毫无征兆地在睡梦中离去的。我从来没有为这件事好好地哭过,即使是在葬礼上,或许对8岁的小孩来说,还不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记忆中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春天,周遭的大人都在哭,情绪极度崩溃,我想那时的我从未见过这种场面,被吓懵了,留下了对祖母未完成的哀悼直到如今,我再也不想经历与分离相关的糟糕体验。于是在我长大后面对与重要他人的分离,抑或是出差、独自旅行,潜意识都替我忧虑地问出了那句“我还能再见到你吗?”我是如此期盼能与我在意的人们重逢,祈祷他们平安无事,我们能永远在一起。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如愿以偿”。上学会毕业、邻里会搬家、恋爱会分手、工作须离家、宠物上天堂,犹如繁星忽闪,人的一生总是经历着大大小小的分离,体验或重或轻的丧失。它们是那么的不可避免,人类在生离死别面前显得多么渺小、脆弱又无力。所以我们只能用一次次的想念回忆起,那些重要的人和事给自己带来的美好时光,仿佛它们还未离去。如果想念有声音,那一定是一首高潮澎湃的交响乐,掷地有声,结尾如淅淅沥沥的潺潺流水,余音绕梁。故人重逢,新友相遇,我们总是不断地从关系中离开,又与他人建立新的链接。我到达了旅行目的地,烟雨缭绕的桂林,山林穿过迷雾,一碗米粉疗愈饥肠辘辘的心灵。“到站了吗?天气冷不冷?下雨天记得带伞……”关心的话语通过网络传递过来,原来远方的人也在记挂着你。我不再那么害怕远行带来的分离焦虑,无论天涯海角,只要我还记得,就没有什么能把我们分开,死亡也不行。我收到了你的思念,我将带着它上路,开启假期的短途旅行,也迈步行进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雨中的漓江烟雾缭绕,两岸的竹林向游船夹岸挥手,山下风即“岚”,山中人成“仙”。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层峦叠嶂,这里在4亿年前是海底,在某种意义上,人们一如在天上飞的鱼,一览上古时期的深海秘境。夜半梦魇也随风浸入山海,从潜意识的海洋浮现出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若你要等的那个人还没有来,那就——再等等,若你想知道的谜题还没揭开,那就——静待花开。总有人会离开,也总有人会来。作者简介温豹豹 ,本名朱绮琳,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95后新闻媒体人,在广州长大的潮汕人,香港理工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心理学。
亚运公园的乐章春节前的一个不起眼的周日,早起参加了浙江省的乒乓球积分赛。打完比赛之后,闲来无事,独自漫步到边上几百米处的运河亚运公园。愿偷得浮生半日闲。想来亚运会期间在援藏建设,错过了杭州的这场盛会。时隔一年多之后,首次来到这个知名的亚运公园,也算是聊以宽慰些许的遗憾。本以为大中午,亚运会又结束已久,公园恐破败不堪,人流稀少。可是我错了。公园焕然新颜,人头攒动。草地上满是野餐的人们,不知情者必然以为这是一场周末的盛大聚会。多么美妙的冬日公园图景呀!亚运会虽然已经结束,并且结束一年有余,然而亚运会的精神和活力,在杭州市中心的这座公园里传承和延续着。我想,这才是竞技体育的真正内涵和意义。阳光洒落在亚运公园的每一个角落,像是大自然轻柔地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金纱。这里是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从城市的各个角落汇聚而来,带着欢笑与期待,准备度过一个充满活力又温馨的周末。草地上铺满了色彩斑斓的野餐布,家庭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美食和故事。孩子们像自由的小鸟,在草地上奔跑嬉戏,手中的气球随风飘荡,仿佛是天空派来的彩色信使。几个年轻人正在打羽毛球,羽毛球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每一次击打都伴随着一阵喝彩声。远处的人影在跑道上时隐时现,慢跑者享受着速度带来的快感,呼吸着新鲜空气。不远处,有几个孩子正专注于他们的小世界——脚力自行车的轮子在地上留下一道道浅痕,飞机模型在空中翱翔,承载着少年们的梦想。突然,一架小飞机失去了控制,挂到了高高的树枝上。孩子们焦急地看着,不知所措。然而,智慧与合作的力量很快显现出来,大人们用几支鱼竿巧妙地联结在一起,小心翼翼地将飞机取下。当那架失而复得的飞机重新回到手中时,孩子们爆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如同春日里的第一缕暖风,温暖了每个人的心。音乐的声音从公园的一角传来,三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演奏着萨克斯。音符如水般流淌,与微风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一曲和谐的旋律。他们的头发行将斑白,但眼神中闪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周围的人们纷纷驻足聆听,被这动人的乐章吸引。一个小女孩站在旁边吹泡泡,五颜六色的泡泡在阳光下闪耀,宛如梦幻中的精灵,轻轻地围绕着老人们,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天然的舞台。一位小小的孩子,或许是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打动,开始随着节奏摇摆起来。他的动作虽然稚嫩,却充满了对舞蹈的本能理解和表达。他闭着眼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是一位天生的舞者,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对音乐的理解。这一刻,时间似乎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这幅生动的画面之中,感受着生活给予的每一刻美好。我在边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和悦耳动听的萨克斯曲调。一位阿姨见我欣赏他们的音乐和舞姿,询问我婚否,似乎有意将亲戚单身的女儿介绍给我。不过刚成为精算师的我,心中仍然寻求着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借着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公司,乃至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燃烧自己的青春。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夕阳渐渐西下,亚运公园依然热闹非凡。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无论是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放风筝,还是欣赏一场即兴音乐会。这一天,人们不仅享受了自然的美好,更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善。亚运公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连接心灵的桥梁,让不同年龄、背景的人们在此相遇、交流,并共同创造出了无数难忘的记忆。当夜幕降临,星光开始点缀天空,亚运公园的故事也并未结束。它们被珍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未来日子里珍贵的回忆。而在每一个新的清晨,这里的乐章又将重新奏响,迎接新的一天到来。作者简介叶仁智,男,浙江人,微博新知博主,中国(准)精算师,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青年文学家钱塘文学社社长,青年文学家理事会理事,青年文学家南方大海分会成员,全国诗词文化优秀工作者,中华诗词学会下辖中华诗赋网浙江站成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红土地文学社会员,重庆红土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成员,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诗文化签约诗人,援藏干部。作品见于《诗词之友》《日照日报》《西藏金融学会》《中国家庭报》《青年文学家》《文学少年》《诗文化》《红土地文学社》《鲁南作家》等。
春节的“大集记忆”盼望着,盼望着,冬日的寒风渐渐柔和,春节的脚步悄然临近。过了立春,年味儿在济南的大街小巷中愈发浓厚。若要问我记忆中最具年味的地方,非大集莫属。每当春节临近,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攒钱,满心期待着“赶大集”的日子。大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去集市上采购过年的新衣、新鲜的水果、美味的零食、琳琅满目的蔬菜和各种肉类,为家人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而我们孩子,则最享受在大集上品尝各式各样的小吃,直到肚皮圆滚滚。过年嘛,总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去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大集上,那份热闹与喧嚣,正是春节独有的“烟火气”。记得那年农历腊月二十六,正逢郭店大集。郭店大集位于济南历城区郭店镇郭西村,每逢农历一、六开集,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济南市历史最悠久的大集之一。集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周时期,《易·系辞》中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郭店大集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商家和顾客,成为济南市民购物、休闲的热门去处。走进郭店大集,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古朴与纯真的年代。我看到了两位卖手摇爆米花的老师傅,他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那台古老而神奇的机器。老爷爷将金黄的玉米粒放入铁炉中,摇动手柄,随着炉火的升温,玉米粒在炉内欢快地跳跃,逐渐膨胀。最终,在一声响亮的爆炸声中,爆米花如同洁白的雪花般纷飞而出,瞬间充满了整个空气。这样的场景,总是能引发孩子们一阵阵的欢呼与雀跃。那一袋袋香脆可口的爆米花,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我们分享快乐、传递友情的桥梁。父亲曾告诉我,在他小时候,没有智能手机、网络和电子游戏,街头巷尾的手摇爆米花摊成了孩子们最向往的乐园。每当夕阳西下,爆米花师傅推着那辆装满希望与欢乐的小车,穿过狭窄的小巷,来到孩子们的身边。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爆米花的香甜,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与满足。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更倾向于在超市购买现成的袋装爆米花,但那份对手摇爆米花的怀念与向往,却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赶大集”,不仅仅是一种购物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体会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在这里,我们可以结交朋友、增进友谊、互相帮助,共同度过一个温馨而难忘的春节。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轻轻拾起那些关于大集的片段,让那份独特的“烟火气”在心底缓缓流淌。它不仅仅是节日的喧嚣与热闹,更是那份深藏于心、永不褪色的记忆与情怀。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每当春节的钟声敲响,那份来自大集的香甜与美好,都会如同温暖的灯火,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着我们,家的味道,永远是最温馨的牵挂。如此,让这份“大集记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印记,它不必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让我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幸福。因为,在济南的大集上,我们不仅收获了物质的满足,更收获了心灵的慰藉与文化的传承。这,便是济南独有的“烟火气”,它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作者简介岳子皓,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学生,山东广电小记者,大众日报小记者,济南广电小记者,冰心奖小作家俱乐部会员;曾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同步作文”征文,“阳光杯”征文大赛、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征稿活动、广东“第六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新作文杯”高考作文同题竞写大赛、济南市七项技能展演“小红花”现场命题作文大赛等多项比赛一等奖(金奖);在《中国城市报》《小作家报》《语文世界》等多家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文章先后被收录进《写作星光——首届“齐鲁之星”中小学生征文佳作》《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家书专项赛获奖作品集》《当成长遇见文学》《2023-2024“红动中国星耀湾区”“新长征杯”广东省青少年文化艺术大赛》等多部作品集。
我等的不是春天我等的是春天是油桐花开迷人眼是香椿吐芽撩心弦我等的不是春天是积攒了一年的期盼是望眼欲穿的重逢我等的是春天是山头绿纱随风舞是田间小草梦初醒我等的不是春天是草长莺飞中无法抑制的激动是柳荫里的频频回眸是春雷掩饰不住的独白我等的不是春天是我恋上人间的理由我应该是欠秋天一个拥抱我想此刻,我应该是欠秋天一个拥抱我应该出去去拥抱秋天的飘零,秋天的张望秋天里一棵卑微窘迫的小草我想此刻,我应该是欠秋天一个拥抱我应该出去去拥抱秋天的隐忍,秋天的叹息还有一只落魄的大雁此刻我应该出去去拥抱拥抱昨天的自己曾摇摇晃晃跌倒在路边冬日偶记那些年,我一点都不喜欢冬天它太偏心我住地下室它竟然怂恿阳光从不进我的门我为什么要喜欢冬天双手双脚满是冻疮是它硬塞给我的要是我不接它定会让我更加难堪噢,是的它也有可爱的时候要是突然一夜白头定会让人忍俊不禁和解也没有想象中的难只需一个桔子就能让我们笑着相拥作者简介彭小花,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全国大书法艺术发展专家智库楷书专家委员会委员(硬笔方向)、“大书法在线”全国硬笔书法百佳教育名师、湖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沙市硬笔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执行主任、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工笔学会会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