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民族文学》杂志社协办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哈萨克族青年作家艾多斯·阿曼泰、2012届新疆内高班维吾尔族学生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等来自新疆、内蒙等地的十位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参加了研讨会。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勉励青年作家们要为民族立言,为时代立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铁凝说,被研讨的十位青年少数民族作家大都是80后和90后,他们思想敏锐,个性鲜明,知识丰富,在各自的创作领域展现了令人期待的才华和潜力。这些年轻的作家继承了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呼应着时代的变化,认真研讨他们的创作,对于推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对于认识和拓展中国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聚焦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创作,白烨、李建军、尹汉胤等国内著名文学评论家分别对每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具体评论,对他们的成长道路和创作经历进行细致梳理,对其艺术特色作出了评析,并对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未来发展、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创作的民族性、时代性、以及生活与文学想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刘庆邦,著名作家。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五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20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1997至2000年度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一次能吃两碗肠旺面刘庆邦的创作主要围绕两个题材——煤矿和乡土。身为北京市作协副主席的刘庆邦曾发表过200多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王”。他之所以被读者所熟悉,是缘于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电影《盲井》,而《盲井》就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第一次到贵州是1990年春天,当时供职于《中国煤炭报》的刘庆邦组织作家到贵阳采风。虽然时隔22年,但从平原河南来到山地贵州,从汉族文化浓郁的城市来到民族风情独特的贵州,刘庆邦觉得欣喜异常,并记忆犹新。游览了花溪、领略了黄果树,除此之外,刘庆邦还对一个“里面可以坐船的大溶洞”念念不忘,但回忆了许久,却遗憾地始终想不起这个溶洞的名字。在贵州呆了四五天,刘庆邦最喜欢干的事儿就是和一帮作家朋友,晚饭后散散步,去市中心听三五成群的少数民族同胞唱山歌。“当时,我们还跟人家学唱歌来着。歌曲很好听,调子很简单,也很好学。我那时学会了,但现在忘了。”刘庆邦笑笑说,毕竟过去了20多年,调子还在脑海里回荡,却怎么也唱不出来了。现在的贵阳市中心,有的只是林立的高楼和繁华的商铺,唱山歌的少数民族同胞几乎不见踪影。一座城市要发展,这是必然趋势,说不上是好是坏。但在刘庆邦看来,最美好的回忆,被珍藏在心里就已经足够。而同时让刘庆邦心心念念的还有肠旺面。1990年的贵阳不像现在,肠旺面都是在店铺里卖。刘庆邦清楚地记得,当时人群中一老太太挑着担子走来,用贵阳话悠扬地吆喝着。他和朋友尝试着每人要了一碗,三两口面吃下去,大伙儿突然有一种惊喜的感觉。爽快地,便一人又来了一碗。第一次到贵州,晃悠悠地坐了两天多的火车。虽然疲劳,但美味的肠旺面、壮观的黄果树、动听的山歌,都让作家们觉得不虚此行。“从自然景观到民族风情再到特色小吃,我们都体会了,值了。”刘庆邦说,当年,他写了第一篇和贵州有关的散文——《贵州三题》。不可复制的茅台味道2007年秋天,刘庆邦第二次到了贵州,去的是遵义。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组织作家们去茅台镇。这一次,刘庆邦写了一篇让他得意的散文《闻香而至》,这篇文章,是第二篇与贵州有关的文字。在《闻香而至》里,刘庆邦倾尽了所有想象,写了茅台酒特殊性的缘由——“我们人类的目光是有限的,许多事物本来活生生地存在着,我们的肉眼却看不到。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酒徒,我早就听说过,茅台酒之所以风味独特,尊贵典雅,不可模仿,不可复制,盖因为茅台镇的上空糜集、活跃着大量的微生物群。数以千万亿的微生物们在默默地参与着酿酒过程,酱香深厚的琼浆里有着无数生命的投入。”为求生动形象,刘庆邦以通俗的方式,把微生物在空中集合,描述为通婚、交配、生育,然后大量繁殖。当时,头发已发白的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请大伙儿喝茅台,“倒出来酒粘丝儿,带些黄色,很香醇。”刘庆邦只喝了3两,酒酣正好。“酒是好东西,不过别喝超量,以免糟蹋了。”刘庆邦自有他的喝酒哲学。2009年秋天,《十月》杂志组织作家们去黔西南讲课。这一次,刘庆邦还特意到农村去看了金灿灿的稻田,去吃了美味可口的农家饭,并亲自参与了打糍粑。整个行程,都撒满了一地儿笑声。这次的全国名家看贵州活动,是刘庆邦第四次到贵州。他期望着,能好好体验一下民族风情。细数了一下,刘庆邦的四次贵州之行,一次是春天,两次在秋天,这次是夏天,“下次冬天来,那么贵州的春夏秋冬便都能看全了。”听到记者如此邀请,刘庆邦笑笑答应了。
中国作协公布的2012年拟发展会员的公示名单,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位列其中。虽然公示期已过,但争议不断,有直接质疑于丹与作协甚至冷嘲热讽的;也有人声援,于丹已出版了几本作品,在写作上也达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加入作协算“名正言顺”。(中新网6月17日) 于丹能否加入会,其实最应对照中国作协章程第十八条对入会对象的界定:“凡赞成本会章程,发表或出版过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理论研究、翻译作品者,或从事文学的编辑、教学、组织工作有显著成绩者”。于丹因上“百家讲坛”而声名鹊起,如果仅就此条款来看,虽然其本业是影视传媒,但以其解读《论语》的巨大影响力,加入中国作协倒也没什么不可以。这样一件原本寻常之事,偏偏引来舆论热议,显然是因为公众对作协的社会形象存在误解。在许多人印象中,作协会员的专业应当是文学创作。于丹虽然也有一些作品和一定知名度,但这些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创作。从于丹入会的主观愿望来看,期望以中国作协助其维权的因素更多一些,说穿了,就是找个“靠山”。其实,没必要太过于纠结于丹的“小九九”,因为很多人加入作协,并非真就是为了追求文学的自由与包容。没必要一一列举近年来有作协官员或知名人士,一再违悖社会道德理智而发表的那些奇谈怪论,我们最应追问的当是当代文学是否还健康地活着?2005年,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主席霍瑞斯曾表示,该奖评选从不考虑候选人的政治取向,只是希望引导大众去关注那些“伟大的边缘作家”。这一表态终体现在其后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名单上,如2007年的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2008年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2009年的德国作家赫塔·米勒,均以关注社会底层或边缘群体而著称。2010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去年造访中国时,也指出,“文学是对现实的批判,是一种变化和变革”,“文学应具备社会意义,不应远离政治,不应远离社会。”可见,真正的文学至少不应回避社会现实,不应缺少独立思考。毫无疑问,今天的出版业空前繁荣,但一边是书的海洋,一边是文化的沙漠。虽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主流奖项依然不断激情出炉,但每每波澜不惊。倒不是说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体制外文学的水平就一定高,但是,如何实现文学的真正回归,从而创造出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好作品,却是作协及作家们需要思考与正视的。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其作品《慢》中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今天的诗歌和诗人,恐怕也在失掉“慢”的乐趣。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影响下,当代诗坛出现了因为追求“快”而带来的副作用:诗歌写作和发表的门槛越来越低,写诗、评诗的人越来越多,而能让人耐着性子读下去的诗却越来越少,更不要说振聋发聩、直指人心的诗歌了……与今天流行的创作速度相比,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是个“落伍者”。他13岁开始诗歌创作,23岁出版了第一本诗集《17首诗》,至今共发表了163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以手稿形式到发表历经了7年。 “慢下来”,是一种可贵的文化心态,更是一种文学写作的规律,是诗歌写作、诗歌欣赏共有的一种规律。诗歌所追求的是一种心灵感悟,需要感情的沉淀,只有慢才可能深入,才能有所积淀,也才会在一定的时候爆发,诗歌创作需要“慢”下来。 当下,我们的生活常常是紧张、急迫、匆忙、受挤压的,包括文学在内的精神生活,愈加趋向“速度化”。很多时候,文学服务于这种追求速度的快乐,追求速度、追求流行成了某些人文学写作的重要依据。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作家、诗人,应该有放慢脚步的勇气,有望向心灵的愿望,有让灵魂沉思静默的能力……诗歌应当“慢”下来,惟其如此,诗歌才能具有超越时代与现实的力量,而这,正是诗歌存在于今天的理由。
本报记者昨日连线著名作家冯骥才,请他谈怎样才能写好以他的一句人生感悟作命题材料的福建高考作文冯骥才(资料图)N本报记者 李薇 蔡镇金“为福建的考生祝福!要是作文没考好,怪我!”昨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得知自己的“灵性诗句”被选为今年福建高考的作文题目后,幽了自己一默,并向25万福建考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昨日中午福建高考作文题揭晓之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电话连线著名作家冯骥才。文中的前半句是为后半句作铺垫据冯骥才介绍,出现在作文题中的这句话并非出自他的哪一篇文章,而是他的“思想与心灵的片段”,这些句子突然在某个时刻从大脑中迸发出来,他又随手将其记录了下来。这样的“片段”在他的博客中有几百句,已经于2009年结集出版,书名为《灵性》。就像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灵性》中收录的都是冯骥才富含诗意与哲理的话语,包括了对自然、生命、人生、生活、艺术、历史、社会等各方面的沉思和感悟。冯骥才坦言,自己已忘了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想到被选为作文题的这句话,不过,这句话的前半句是为了后半句作铺垫的,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人生的时间有限,要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尽量走得更远、做更多的事、做好一点儿。网友对冯骥才的感悟提出不同意见由于高考作文题在网上引起热议,也有网友评论说,“人生为什么要赛跑,为什么不可以悠闲地散步看风景,享受每一分钟?”对此,冯骥才表示,这句话表达的是他个人对人生的看法,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和理想,而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作为一个作家,我反而不希望读者都认同我的观点,只希望我的话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那么,对考生来说,拿到这样的作文题,要怎样才能写好呢?冯骥才说,他认为考试不应该只有一个答案,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考生如果能从他的这句话中得到启发,用精准的、富有美感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言之有理,就是一篇好作文。他甚至提出,作文题目可以出得更灵活一些,比如,给考生一幅画或者一张照片,让考生以此作文,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达到位,就可以给高分。冯骥才如今也是一名教师——他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博士生导师。在他看来,教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启发——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身能量,激发他们的思考力、想象力和表达力,“大鸟的职责就是帮助小鸟运用好它们自己的翅膀。”【调查】本报联合搜狐教育调查显示:近半网友认为福建作文题太难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后,本报联合搜狐教育频道特别设置了一组调查问卷,请网友表达对作文题的看法。截至昨日16时整,搜狐教育的调查已吸引了4205位网友对福建卷的作文题进行投票。46.8%的网友认为,以冯骥才的一句话为素材的作文题太难,不好写;而40.74%的网友认为不难,很容易。此外,在搜狐教育“最作文”的网友调查中,网友们也对各省作文题进行了一番评选。其中,安徽卷材料作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被评为最坑爹、最离谱、最雷人的作文题,得票分别为4934票、5776票、7072票。一位网友感叹:“我上了20多年学,博士后出身,可这题是啥意思我都弄不清楚!”有趣的是,对北京作文题《火车巡逻员老计的故事》的评价表现出两极化趋势,该题以4524票、5472票、4590票获得最天马、最无聊和最欢乐三大冠军。上海作文题《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以4103票、5420票被评为最角度、最哲理的题目。而湖北省作文《科技的利与弊》以4316票获选最清新作文题。【提醒】今天下午外语考试最好提前半小时入场N本报记者 叶琦 何旌本报讯 根据安排,我省高考今日上午开考科目为文科/理科综合;下午开考科目为外语。需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的是,每年都有少数学生在最后一科外语考试时因为记错了时间而无法入场。按规定,外语考试14:30组织考生入场,14:45禁止迟到考生入场,开始分发答题卡。14:55开始分发试卷,听力考试于15:00正式开始,播放正式考试内容。听力部分结束时,将会有“听力部分到此结束”的提示语播出,考生可以做其他部分的试题。16:30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据悉,高考英语听力考试期间,考生不能做笔试部分试题。如果听力考试期间考生做其他部分试题,将按“开考信号发出前答题”处理,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生如果提前作答,将视同考试违纪舞弊。
提起自己考第七十二名的经历,张孝聪至今记忆犹新。七八年前,他还是山东临沂一所普通中学里的“坏学生”,然而现在,出身农家的张孝聪已经是叱咤在网络文学世界里的“大神”。说起“黑暗崛起”,喜欢看网络小说的朋友几乎没人不知道他写的《特种教师》。这部由张孝聪以“黑暗崛起”为笔名创作的都市小说,在中文在线旗下的17K小说网发表后很快便被编辑看中签约,上架后持续数周登上VIP订阅榜前五,总点击很快突破1000万。由于人气爆棚,粉丝暴增,“黑暗崛起”也吸引了不少媒体的关注报道。前不久一篇《农家子弟成为人气网络写手 曾因网瘾被女友抛弃》的新闻就给张孝聪惹来不少争议,喜欢他的读者说他是个“写小说的天才”,而不那么喜欢他的网友就很不客气地指责,说他是“被女友抛弃的坏学生”。为此,记者专访了《特种教师》作者张孝聪。张孝聪表示不在乎被指责,并且纠正了某些说法:“我是考过七十二名,但是后来我学习就好了,考上了长安大学。前女友分手跟我上网和学习没有直接关系。谁说搞文学就得十全十美?坏学生也能当作家!”写小说不拼学历,坏学生也能当作家记 者:孝聪你好,谢谢你在粉丝的催更压力下挤时间来接受我们的专访。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前不久,有新闻报道说你是一个出身于山东农村的坏学生,后来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但是很快迷上了上网,学习又不好,于是导致了前女友和你分手,能否说说当时的情况和你现在的心情?张孝聪:记者好!其实什么学生算坏学生,我现在还没太搞明白。是的,我是考过七十二名,那是高一的一次期中考试。但是后来我努力了,学习就好了,考上了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是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我们那一届只有一个学生考上了,这个学生就是我。前女友分手跟我上网和学习没有直接关系。具体的原因就不说了吧。现在的心情很好,有书写,有读者看,有钱赚,赚的钱还可以和现在的女友生活得很滋润,还有你采访我(笑言:开个玩笑),我有什么理由不开心?记 者:(笑)这么说来,你其实不能算是坏学生啊!那么你认为你现在写的《特种教师》比一般网络写手的作品受欢迎,是不是由于你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高等教育?张孝聪:其实,也许也算吧,(笑)反正我从来没认为自己是个好学生。我觉得,小说写的好坏与作者的受教育水平还真没有太大关系,这个又不用拼学历。和兴趣、爱好、天赋与勤奋倒是有点关系。谁说搞文学就得十全十美?坏学生也能当作家!创作改变人生,靠写书赢爱赢未来记 者:是什么让你开始写书的,兴趣是你走上创作网络小说这条道路的原始动力吗?你认为是什么成就了作为“网文大神”的你?张孝聪:第一是因为爱好,从小就喜欢唐诗宋词这一类东西,喜欢看小说编故事。自身的爱好,加上平时阅读量大,文字功底就比普通人要扎实很多,所以选择写作觉得很轻松。第二点其实是现实生活所逼,(笑)说只是为了爱好,鬼才信。再爱也要吃饭。从大三到现在,自己习惯了这条路,便一直走了下来。我觉得作为网络作者,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很重要,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果选的平台不对,任你再好的才华也会被埋没。我能有今天的成绩,特别感谢17K小说网这个公平公正的大平台。尤其是对于新人来说,我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平台)了。记 者:《特种教师》这本书现在确实很火,听说也给你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甚至有人说你现在每月的稿费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和你同届毕业的同学们,那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会坚持写到什么时候?张孝聪:《特种教师》的稿费确实还不错,这得感谢我的广大读者们支持。但是要说远远超过了我同届毕业的同学们,那显然太夸张了,同学那么多,肯定有比我赚得多的!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每天写自己想写的文字,还能靠写书的收入和同样喜欢文学的女友过上体面的生活,确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喜欢写小说,喜欢靠写书来赢更好的未来。照目前的状态,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