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驻校作家张炜:中国应有更多文学奖

    楚天都市报讯 图为:作家张炜在华中科大住着的两周多时间,张炜很忙。讲座、研讨、沙龙、交流……从3月底到4月中旬,这位山东省作协主席、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成了一位忙碌、充实的“驻校作家”。日前,张炜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他对当前大学在传统精神上的流失感到担忧,而对去年以“第一名”身份拿下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则显得淡定。关键词:驻校作家引来“怪鸟”都不怕对于武汉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驻校作家”仍算一个新鲜词。著名作家来到武汉高校,在校园里住上一段时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与学者、大学生交流。张炜,就是这首批“吃螃蟹者”之一。虽然活动密集,但张炜觉得十分充实。“一个好的驻校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很好学的人。大学里面不缺老师,所以你不是来教别人什么的。”张炜说,“驻校作家需要有好奇心、朴实,诚恳地与学校交流思想。”他认为,作家来到校园,其固有的个性和作风能影响周遭环境。而多元化的校园,就像一片生态环境优良的绿地,什么鸟都有,“引来怪鸟也不怕。”关键词:大学“崭新的大学”不可取作家走进精英聚集地,目光扫视之处,往往带来刺痛,让大学有所反思。这是张炜此行的意义。张炜到过许多大学,他发现一些学校,从学生到老师都很浮躁,“一些学生普遍地受到家庭、大学环境和社会风气的影响,盲从、不思考、赶时髦。许多年轻人失去了独立的见解和思考的时间,人云亦云,寻找热点,跟着热点跑,不以个人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他认为,大学应该是精神和文化的堡垒,是激发思想的地方,不应盲从于时尚和潮流,“但可悲的是,大学已经成为时尚潮流的唱和者、和声部。长此以往,大学生对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会相当的盲目。”面对越来越“崭新”的大学,张炜呼吁学校保持传统,“我倒希望看到一些‘保守的大学’,能守住传统。这种传统,恰恰应该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关键词:文学奖得奖不是“硬指标”去年,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以得票数第一的佳绩,斩获茅盾文学奖。谈及此次获奖,张炜称“对作家来说是小事”。“文学奖就是一个人造的节令。”他说,得奖可以增加好作品受注意的机会。但如果评委看走眼怎么办?“所以文学奖不是作家的硬指标”,他认为,对于一个多年的写作者而言,你不能因为得了奖,就把得奖和文学的意义混淆。“国外也有许多文学奖,它们的主要作用是让作家有时间有生活保障,可以安心写作。从这个意义上,中国的奖项太少。应该有不同层次不同机构的文学奖。”张炜说,一个省里有10来个像样的文学奖不为多,全国达到四五百个奖,就会好一点,可以大大增加写作者得奖的机会,可以帮助和鼓励他们。关键词:生活爱网购但是不泡网结束这一段的行程后,张炜将到山东东部一个小村里,关上门,静静地看书写作,“一年有两个月奔波,十个月写作,比较适合我。”他说,作家的力量来自“闭关自守”。“现在传媒这么发达,作家要知道信息并不难,反而是闭关自守的能力,作家是最欠缺的。”他说,这实际上是一种责任感。责任感强烈的人,自守的能力就要大。文艺方面尤其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他简单的封锁自己,而是工作需要。自守当然不同于与外界隔绝。张炜就很喜欢网购,主要是买书,但他不开博客也没有微博,“那些言论无法进入中国最高层次的思想文学艺术讨论,把自己边缘化了,时间也耗费了,就让别人热闹去吧。”

    2012-04-24 13:58:57 作者:范宁
    • 0
    • 9573
  • 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颁奖

    深圳青少年昨天迎来了阅读的盛宴——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征集和评选,昨天上午在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颁奖典礼。同时,为庆祝2012世界读书日而举行的“深港两地读书征文”深圳赛区也已评选揭晓并颁奖,昨天开始,深、港两地的优胜奖作品近160篇(幅)同时在深圳少儿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启动于去年9月的首届“中国青少年文学创作大赛”,由深圳少儿图书馆与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联合举办,“童话大王”郑渊洁出任形象大使,面向全国征集18岁以下青少年原创文稿,以及成年人创作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原创文稿。半年多来,大赛共征集到各类少年儿童读物数百部,范围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共十部优秀作品入围。其中29岁蒋白鸽创作的短篇系列童话《大魔鬼和小魔鬼》荣获一等奖,获奖金3万元;56岁李维明创作的科幻小说《消失的斯毛儿小人国》荣获二等奖,获奖金2万元;13岁刘晴天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集《与风同行的年纪》荣获三等奖,获奖金1万元。“深港两地读书征文”及联展活动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少儿图书馆和香港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鼓励青少年和儿童从不同的阅读经验里分享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看法。征文活动历时两个多月,深圳赛区共收到参赛作品5567篇。最终评出优胜奖64名、佳作奖66名、优秀奖60名,优秀指导奖51名,指导奖39名,组织奖25名。据了解,自2010年深港签订《文化及体育交流合作协议》以来,“4·23世界读书日”深港读书征文及联展作为两地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已经成功举办三届。

    2012-04-23 22:13:55 作者:记者 马璇
    • 0
    • 9581
  • 笛安:文字创作坚持“落笔就不改”

    江苏书展昨天迎来多场签售会,60后“先锋作家”格非和80后青春文学作家笛安的两场签售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虽然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对文学独特的坚持甚至“怪癖”,却是他们共同的成功秘诀。昨日的签售现场,80后女作家笛安率领的“最小说团队”,受到众多读者追捧。出道4年来,笛安以严肃文学之姿打入青春阅读市场,获得了刘恒、张抗抗、刘震云等人的赞誉。如今,她的“龙城三部曲”以200万销量笑傲青春文学领域,又在郭敬明旗下创办了《文艺风赏》杂志,成为最被看好的青春文学作家之一。笛安的父母李锐和蒋韵也是作家,她也因此被称为“文二代”,她坦言这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影响。“很多时候爸妈也会看我的作品,经常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但我总是听听就算了,不会去理会。”她对自己的文字坚持“落笔就不改”的态度,“哪怕是写个三五百字,我也不愿意再动。因为我既然把它敲下来,就是我能达到的最好的状态了,再让我改很困难。”本报记者 邢虹

    2012-04-23 22:13:04 作者:记者 邢虹
    • 0
    • 9598
  • 格非:宁当大学老师,不当职业作家

    江苏书展昨天迎来多场签售会,60后“先锋作家”格非和80后青春文学作家笛安的两场签售无疑是其中最受瞩目的。虽然年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对文学独特的坚持甚至“怪癖”,却是他们共同的成功秘诀。格非此次带来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新修订推出的“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其实,作家并不是格非的正式职业,教书才是他的本职工作。身为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的工作有时十分繁忙,创作周期也因此有些慢,“大概3到4年完成一部吧。写完了我去做做学术研究,把小说彻底忘掉,然后在大学教书,这样三四年之后又有了写作的欲望。”格非告诉记者,他有时候也很羡慕苏童那样可以每天写作的专业作家,“其实我也有这样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我不太愿意改变现状,我到现在还是用钢笔写作,而论文则是用电脑去写。”另一个不当职业作家的原因是,他怕自己就此失去与社会沟通的管道。“其实,写作是需要了解社会的,而学校提供了很好的窗口,也有很多前沿的思想。我很怕一个人呆在家,这样埋头创作十年后出来,什么都不知道了。” 

    2012-04-23 22:10:56 作者:记者 邢虹
    • 0
    • 9570
  •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举办全国首发式

    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珍藏本4月21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在山西太原举办全国首发式,在首推精装大字配图本《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四种精品力作的同时,还为读者带来了“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的经典图书。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开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首创融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一体的图书形式,开中国图书出版界文学鉴赏辞典的风气之先,面世三十年来累计销售近千万册,在广大读者中久负盛誉。作为当代中国销量最大、云集名家最多,出版至今累积销售近千万册的强势品种,历经岁月考验,在读者中具有极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已升级扩容为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包括“珍藏本系列”、“名家配画系列”、“古代经典鉴赏系列”、“中国文学鉴赏经典系列”、“中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三百首诗文鉴赏系列”、“中国古代小说名著鉴赏系列”、“外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和“外国文学名家名作鉴赏系列”等,内容囊括几千年中外文学名篇,凝聚了千余位名家学者的心血。作为“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中最具亮点的新产品,《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4月21日在山西太原举办了全国首发式,首推精装《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四函,该书内文双色精印,配四色名家彩图,清雅唯美,蕴涵浓郁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不仅是陶冶性情、修养身心的典范之作,还能够使读者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感悟华夏千年的智慧结晶。首发式中,上海辞书出版社向山西省图书馆捐赠了该书,并与来自山西、河北、甘肃、山东、浙江、上海、安徽、广东、辽宁、北京、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湖南、新疆、云南、吉林、内蒙古、南宁、郑州、长春、青岛、呼和浩特、西安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图书发行业巨头共同聚首,围绕“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9个大系近百个品种和《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的出版与发行工作展开深入探讨和交流。珍藏本继承了“中国文学与经典鉴赏大系”一贯的精品战略,其作者队伍之强大,在国内同类图书中绝无仅有。仅就《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中的《唐诗鉴赏辞典》一书来说,当年就邀请了来自全国的120多位中国古典文学名家对1000多首唐诗名篇进行了精到、细致、深入浅出的赏析。其中如“萧涤非”是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五名硕士和两名博士,美、日等国的学者都称之为“汉学伟人”;其他如钱仲联、俞平伯、施蛰存、马茂元、程千帆等,都是公认的国学名家,在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还如袁行霈先生,现任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当年也是唐诗鉴赏辞典的作者之一。此外,《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珍藏本)的名家配画和清雅装帧也颇受瞩目,国画名家刘旦宅、戴敦邦、吴山明、贺友直、乔木、韩天衡、施大畏、韩硕、林曦明、马振声、杨正新等雅韵高致的画作,使该书更具收藏价值。

    2012-04-23 22:07:32 作者:佚名
    • 0
    • 9577
  • 台湾作家张大春:“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台湾作家张大春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刊文说,张大春是台湾当代最受注目的小说家之一。有感于张大春“学习钻研的玩意儿,统括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以及“天生具有一种敏睿的内感,一种冥冥的灵动,加上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想像和组合能力,以及极具爆发性的语言创造力”,有台湾小说家曾形容张大春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文章摘编如下: 张大春是台湾当代最受注目的小说家之一。他成名很早,80年代,30岁还不到,张大春就因为获奖无数而盛名远播。但张大春在中国大陆走红却是近几年的事情;尤其是2011年,当他那部于十余年前问世的长篇武侠小说《城邦暴力团》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大陆首次面世之后,“张大春”三个字在中国大陆才真正火爆起来。 《城邦暴力团》一年卖10万套 《城邦暴力团》可以说是张大春至今的扛鼎之作,小说于90年代末问世之后,曾经广受华文文学界注目。此书甚至被倪匡誉为金庸之后最精彩的武侠小说。 《城邦暴力团》小说叙事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这本在现代社会上演的江湖故事,教读者疑幻似真。小说以叙事方式结合“野史”,从中带出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的风风雨雨,该书被冠之为“现代新武侠”,曾经被评论界评为一部“比现实更接近真实”的新武侠小说。 张大春在台北接受本报长途电话访问时透露,《城邦暴力团》在中国大陆出版大约一年,销量有10万套,是目前他在大陆卖得最好的作品。  《聆听父亲》口碑胜于《城邦暴力团》 除了《城邦暴力团》,张大春的《聆听父亲》,以及《认得几个字》等书也走红中国大陆,拥有不少读者。自传体小说《聆听父亲》是一本平实、细腻,感情真挚的自传体小说。《认得几个字》由数十篇独立小短文结集而成。有一子一女的张大春,在书中用慈父的口吻,以其文字和历史知识,浅显而活泼的语言,向孩子们解说汉字。 谈到《聆听父亲》与《认得几个字》之受读者欢迎,张大春说的坦然:“这两本书的口碑一直很好,相较之下,《城邦暴力团》在评价上有点两极化,喜欢的人十分赞好,但不喜欢的人也很刁难。” “技法”因主题而改变 张大春自出道以来,奇招迭出。创作路上,他走的是一段不论内容或形式上都多变而不断更新的文学之旅。 有感于张大春“学习钻研的玩意儿,统括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以及“天生具有一种敏睿的内感,一种冥冥的灵动,加上不是常人所能比拟的想像和组合能力,以及极具爆发性的语言创造力”,有台湾小说家曾形容张大春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胎”。 撰写创意剧本 张大春也是一位多面手,他不仅写小说、文学理论,还编剧本、说书,制作广播节目,举凡艺文范畴内,几乎都在他耍弄的范围。 张大春近年撰写的剧本十分多样,他透露说,最特别的一部剧本是融合了法国歌剧与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康熙大帝与太阳王路易十四》,该剧除了张大春撰写剧本,还由台湾表演艺术家及当代传奇剧场创办人吴兴国扮演康熙帝与法国演员Novelli担纲太阳王路易十四,两人分别演唱昆曲与巴洛克音乐。 “大春泡新闻” 一泡13年 自1999年开始,张大春每周一至五,下午4时至5时,在电台主持一个两小时的节目,称为《大春泡新闻》,这个迄今已有13年的节目,目前已俨然明星节目。 张大春说,在两小时的节目中,他一个小时讲文学、社会、人文、科技、法律与音乐;另一个小时以传统“说书”的方式说古典文学与传统历史小说,讲《聊斋》《三言两拍》《封神榜》《东周列国》《三侠五义》,甚至曾经也讲《城邦暴力团》,这十余年来,张大春已为自己塑造出“说书人”的另一身份。

    2012-04-23 22:01:50 作者:佚名
    • 0
    • 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