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中国网络文学发展远远领先于外国

    网络作家“唐家三少”(图片由采访对象本人提供) “我每天早起,坚持锻炼,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一天写作2到3个小时。”一坐下来,“80后”网络文学作家张威就向记者描述起一天的生活起居。张威,笔名唐家三少,是网络文学作家中的一名代表。从1991年4月第一篇网络中文小说《奋斗与平等》发表至今,20年来网络文学作家群不断壮大。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至少有超过150万名网络文学创作者。最大的原创网站在每4小时重新计数一次的前提下,单日页面刷新流量高达3.5亿到4亿。“网络文学作家是时代的产物。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发展、网络普及,网络文学作家应运而生。网络文学阅读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张威说。1998年痞子蔡的中篇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上风行一时,曾连续22个月高居内地畅销书排行榜。2004年2月,张威开始网络文学创作,著有《狂神》《善良的死神》等作品,共计两千余万字。他曾连续86个月更新作品,被网友称为“码神”。2009年,张威参加了在德国举行的数字文化研修活动。“我发现,数字文化这方面,国外的文化运营商 大多还停留在设想之中,而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已远远领先于他们。” 张威说,“这次研修之旅后,我又参加了当年的法兰克福书展,并在创新论坛上发表关于我国数字化文学发展方向及成果的主题演讲,那次演讲还登上了有关法兰克 福书展新闻的头条。”近年来,中国作协曾多次举办针对网络文学的研讨会,在鲁迅文学院举办作家培训班;一些省市开办了专门的网络文学院,促进网络文学作家们向更专业的方向成长;一些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并热播,使网络文学作家群体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在中国网络文学成长过程中,一直有两种观点“挥之不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肖锋认为,网络文学作家繁 荣了文学创作,吸引了更多人愿意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对文学发展是一件好事。但也有的人则持质疑、非议态度,认为网络文学作家为增加点击率、吸引读者眼球故 意设置情节,一些作品的格调偏低。后者的观点被反复提及。也因此,网络文学作家长期未获传统文学界认同和接纳。“2011年对于网络文学作家和网络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新起点。”张威说。这一年,茅盾文学奖首次把网络文学作品纳入评奖范围;张威作为北京作协的一名年轻代表参加了中国作协第八届代表大会,并且当选为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加入作协,参加‘作代会’就是主流文学对网络文学及网络作家群体的最大认可。”张威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能够让网络文学更好地融入主流文学,成为主流文学一个茁壮有力的分支。”记者告诉张威,虽然“身份”已获得认可,但人们的一些疑虑并没有随之消失。在很多人眼里,网络文学表达上更多以娱乐化的形式存在,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尺度总是大于传统作家,往往用天马行空的方法创作玄幻、穿越题材的小说,似乎远离生活。但张威表示,虽然表达方式不同,网络文学作家在创作理念和题材选取上与传统作家并无不同。“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家要知道读者之所想,才能留住读者。网络文学作品要贴近生活,”张威说,从事这个行业8年,他看待事物也比别人更敏感。“我走在马路上看到的一些人和事物,立刻会在脑海中延展很多东西,记录下来就成为以后创作的积累。”“还有人对网络文学作品的导向性存在疑虑。”记者问张威,“人们常说,作家是社会的良心,网络文学作家自然也不例外。网络文学作家如何坚守‘社会良心’?”“格调低俗的作品是无法在网上立足的,”张威说,“虽然点击率对网络文学作品来说很重要,但作品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教育性的作品应这样,娱乐性的作品也要这样。”张威说,好的作品要更多反映时代精神,以真挚的感情打动读者,让读者在紧张工作之余能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的创作原则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作,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希望作品能导人向善,起到励志作用。”【记者手记】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不变的主题拿到这个选题,我是兴奋的。因为对于网络文学作家,我始终带着一份好奇。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到《狂 神》,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因为新奇有趣吸引着我们的视线。作家们的灵感从何而来?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创作方式和传统文学作品有什么不同?带着这 些疑问,我和同事采访了大名鼎鼎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采访张威的过程改变了我过去对网络作家的印象。张威曾以创作量大,更新速度快而被称为“码神”,事实 上他向我们展现了规律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张威还说,他将坚持弘扬“真善美”。我想,不论对于哪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来说,对于“真善美”的追求都是最可贵的、 最重要的。相信这也是网络文学渐渐被主流文化圈接纳的原因之一。相信在未来这个群体会不断朝着职业化和正规化方向发展。(新华网记者 陶叶)

    2011-12-28 09:54:47 作者:记者陶叶
    • 0
    • 9601
  • 中国作家在全世界作家队伍中只能算配角

    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著名作家阎连科的作品总能引发强烈关注,他创作的《受活》问世后更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21日下午,阎连科《小说的因果之门》讲座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阎连科与现场师生分享了30年的创作之路。接受记者采访时,阎连科表示,“如果作家吃得饱,谁还会转行做编剧。”中国文学路还很长“中国作家在全世界作家队伍中只能算配角”对于中国文学现状,阎连科表示,中国作家在全世界作家队伍中只能算配角,“我经常去国外做学术交流,提起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外国作家根本没听过。我们很多传统作家的文学之路大都受到了19、20世纪西方文学的启发,但外国作家最多会说,‘我的作品中有些地方受到了中国唐诗宋词的启发’,而不会说受到哪个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启发。有一次,大江健三郎跟我说,他的文学之路受到了鲁迅的影响,让我很欣慰,不过,这也是他到访中国时说的,我从没听说他到访其他国家时也说同样的话,我想,他的话更多是一种戏谑,所以我们的作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谈及“80后”作家及其创作,阎连科表示,“我们这一代作家总是会用我们的文学眼光去看他们的写作,希望他们的创作风格能趋向于我们。但实际上,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这一代人对社会、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他们的视野,他们的创作理念都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个人比较喜欢张悦然、蒋方舟的作品,她们虽然年轻,但对语言的把握比一些传统作家要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畅销就是自娱自乐“不过是迎合了一部分读者的阅读”阎连科告诉记者,他也会买畅销书看,但大多时候都看不到最后,“我不想评价这些书为什么畅销,它们的文学意义怎样,我只想说,如果你想当一个畅销书作家,你一定要把全世界的畅销书读完,知道全世界的畅销书作家都在写什么,如果你想当一个为纯文学而写小说的作家,你一定要知道全世界的大师在写什么。我们说18世纪是世界文学的高峰,既然这样,那么多的好作品为什么很多年轻作家都不去看呢?而所谓的‘畅销’,不过是迎合了一部分读者的阅读,说到底是自娱自乐而已。 ”谈到这里,阎连科的语气有些激动,他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卡夫卡等作家的著作及语言风格,“这些作家的背后哪有什么策划团队,他们的作品哪有什么影视剧翻拍,如果他们在创作之前就想要达到多少销量,想要创作后能带来哪些名利,他们也不可能成为响彻文坛的大师。 ”作家转行不容乐观“现在缺少的正是无法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阎连科表示,现在很多作家都在为了迎合市场、为了能被改编成影视剧而创作,甚至转行做了编剧,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中国庞大的作家群体中,尤其是传统作家的稿费收入并不乐观。“麦家的小说为什么总有人去改编,他说自己最喜欢的是《解密》,但为什么没有人改编《解密》?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无法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阎连科解释说,不是说不适宜改编的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而是说不适宜改编也是作家写作的个性。“很多作家转行做编剧,就是因为写剧本比写小说稿费高。而我做编剧,就是为了弥补写小说稿费不足的生活之缺。如果小说稿费可以满足我的生活所需,我就不会去做编剧。因为电视剧不需要文学,只需要娱乐,这也是我最讨厌的。同时,写电视剧时间长了,确实就有可能写不好小说,这是我必须警惕的。 ” 记者齐书勤

    2011-12-28 09:51:45 作者:记者齐书勤
    • 0
    • 9568
  • 我的情感离不开小人物,我更愿意写他们

    有人评价河北作家胡学文:“写底层是他的宿命。”对此,胡学文倒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写什么取决于作者的经历与情感。不过胡学文也坦承:“我的情感离不开小人物,我更愿意写他们。乡村情缘本来就是我的底色,不能更改,无须更改。”胡学文在乡村生活过30多年,工作后虽然调入城市,但也经常回到乡下探访和寻找写作之“根”。乡村是一个丰富的“矿藏”,给胡学文提供了构建作品所需要的“水泥”和“木料”。努力挖掘写作素材的同时,胡学文也在思考:如何挖掘矿藏,曾经的矿藏是不是还存在?渐渐地,他对自己拥有的矿藏产生了怀疑,一个长篇写到一半停下来了,他感觉写作像是在浮冰上行走,战战兢兢,方向模糊,更没有激情。胡学文意识到,乡村需要重新认识,他想去乡村扎扎实实生活一阵子,参与乡村中的点点滴滴,以找回信心并重新评估这块“矿藏”。恰好中国作协开展了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胡学文的选题获得通过,并于今年7月在河北省大青沟镇开始了为期近半年的定点生活。大青沟镇地处坝上平原地区,是个典型的农业镇。该镇所辖村落历史上有的曾是元代驿站,现在是坝上的种菜大镇。七八月份,外地到大青沟镇打工的多达一万人,加上河南、山东、江苏及东北的菜商,居住人员比较复杂。胡学文此次定点深入生活是在大青沟镇担任镇长助理,这为他审视乡村提供了更多角度。一方面,胡学文与乡干部同吃同住,一同工作,尽可能参与到危房改造、乡间纠纷等具体工作中,观察乡村干部是如何看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胡学文也走村串户,在田间地头采访农民,听他们讲自己和乡亲的故事,从中滤去芜杂,获得认识和思考。胡学文告诉记者,此次定点深入生活感受颇多,其中,农民对情谊的判断和认可令人难忘。在镇政府,他曾经接待过一位早晨5点多从白彦堡邢家村赶来盖章的69岁老人,并给老人5元钱让他去吃早饭,老人婉拒了。后来胡学文到邢家村调查水资源,在街上又碰见了这位老人,老人非拉他去家里吃饭,这种热情让胡学文特别感动。随着采访的深入,胡学文发现,那些没出过村庄或很少出村庄的农民身上仍保留着淳朴,而一旦离开村庄再回归或与外界联系多的农民,对人的不信任感异常明显。胡学文在大井村遇到一个村民,在镇上开过饭馆,算有见识的。村民反复追问胡学文是干什么的,胡学文告诉他之后,他仍然是怀疑的表情。在乡村,看到冷漠与隔膜的渐进过程,胡学文说那是一种“更甚于震惊和心痛的难以言说的体验”。由此,胡学文发现,乡村中的理念与逻辑都不是单一的,乡村是复杂的。通过定点深入生活,胡学文可以肯定,矿藏仍在。乡村是“一个不断变化生长的矿,一个需要时时注目才不至于流失的矿,一个老旧设备不再适用的矿”。假以时日,收获也许更多。除了这些思考,胡学文还在定点深入生活中重新构思了自己目前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他原来的构思是写一对兄妹的人生,两人一个生活在城市,一个生活在村庄,用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在大青沟生活了一段后,胡学文发现原来的构思有些问题。他便打破原有构思,抽出原来“乡下人在城里”的线索,打算单独作为一个长篇的框架。而关于乡村的部分,胡学文想进行独立叙述,把主要叙事点放在乡村。虽然这样大的变动可能要让小说推迟完成,但胡学文认为这对小说的命运是有好处的。胡学文总结自己定点深入生活的感受是“有意义、有收获”的。他想成为“既能行走于大地又能飞翔于高空”的作家,创作“接地气”但稳重与轻灵兼具的作品。行走是为了蓄积更多的写作资源,给写作注入更多情感;飞翔则是在更高的点上观照作品。要实现这些,作家必须是敏感的,可无处不在的信息让人变得迟钝。对此,胡学文的解决方法是到生活中去,脚踏实地地行走,从中体验、了解。(王杨)

    2011-12-28 09:48:03 作者:王杨
    • 0
    • 9583
  • 全国儿童文学家研讨儿童文学创作新趋向

    2012年12月23日,由文艺报社、中国小说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共同发起,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儿童文学和后儿童时代的文学阅读”研讨会在江西师范大学白鹿会馆一楼会议室举行。据悉,出席本次会议的有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萧萍、张之路、李东华、汤宏英;文学评论家颜敏、陈公仲、陈俊涛、江冰、林霆、段守新、赵霞;出版人王山、谭湘、文欢、王林、张明、彭学军及《中国读书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儿童文学编辑、记者等高校和出版机构的学者和专家。会议围绕“中国儿童文学的现状、网络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又悉,23日上午9时,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宣布研讨会开始并致开幕词,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宗旨与研究目的。之后,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艳国对江西师大的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儿童文学的创作批评提出新的希望。之后,文艺报副总编辑王山代表《文艺报》讲话,肯定了此次会议的研究方向的重要意义。第一场的主题发言围绕“跨界、分级阅读”这一话题展开,由文艺报社副总编王山主持。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副总编魏钢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公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分别就儿童文学的阅读方式、生活化、分级阅读和跨界阅读几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发言。魏钢强认为锻炼少年儿童的胃口、让他们适应阅读的自然生态比培养口味、营造理想的阅读环境更加重要。陈公仲指出了当下儿童文学的政治化、成人化、动漫化问题,提出儿童文学应当人性化、生活化、童话化。曹文轩梳理了分级阅读的现代性背景,强调永恒的文学在变动时代中的意义。王林认为儿童文学应该为未来的成人创作提供思想资源。第二场的主题发言围绕“少年文学与数字化时代”这一话题展开,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主持。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张之路、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江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萍、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文学编辑文欢、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段守新分别就文学主题与母题的关系、两代人间的数字化鸿沟、教育与文学的关系、青春写作的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张之路认为人性是儿童文学的母题,而主题可以有多重表现手法,同时幻想类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江冰采用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80写作的心理意义。萧萍表示网络文学不应走向传统文学的反面,而应该与传统文学一道关注人性和真善美。段守新开掘了青少年写作的三个心理层面,并呼吁文学创作打破绝对的雅俗界限。短暂的午餐之后,第三场的主题发言围绕“青春写作、青春阅读”这一话题展开,由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江冰主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骏涛、中国作协创研处处长李东华、儿童文学作家汤宏英、天津师大文学院副教授林霆分别就成人书写少年文学、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反对儿童文学商业化等方面进行发言。李东华认为成人应该重新重视少年文学的创作,和青春作家的“自画”写作形成张力和必要的补充。汤宏英强调小学、中学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阅读、鉴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林霆表示,儿童文学必须以孩子为出发点,坚决摒弃以市场为中心的商业化倾向。第四场的主题发言围绕“阅读推广、后儿童时代”这一话题展开,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谭湘、浙江大学博士生赵霞、天津师大本科生陈曦分别就儿童阅读推广、后儿童时代的界限展开讨论。赵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要全面改善今天儿童阅读状况,必须从体制、批评、文化等各方面进行改革。陈曦认为后儿童时代处在尴尬而矛盾的年龄段,因此难于定位的儿童文学恰恰正是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所需要的文学。曹文轩教授在总结发言时指出,中国的当代文学乃至儿童文学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自觉,当学者和专家、教师以儿童的“点灯者”自命时,切不能迷恋“洋烛”。文艺报副总编王山致答谢辞,他同时表示,此次会议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使问题有了更深入、多角度的认识。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11-12-28 09:31:27 作者:佚名
    • 0
    • 9591
  • 葛红兵:新锐作家要敢于向自己开刀

    新锐作家要敢于向“炫”说不上海作协专题研讨会透射话题:适当远离个人感觉,发掘感情深度和广度。“今天我想说一点实话,我必须承认在看一些新锐作家写的作品时常常感到胆寒、焦虑和担心,原因之一是我们大多数作者并不尊重读者的阅读期待,可能更愿意进行一种炫才式的写作——炫语言、炫感觉、炫阅读经验,表面看起来很先锋和前卫,但是如果沿着这条路一路走下去,时间会把你们的感觉磨平,也会把你们所钟情的时尚生活抹平。”日前,在上海作协举行的“上海新锐作家研讨会”上,评论家葛红兵一反上海评论话语温情脉脉、一团和气的作风,毫不留情地向“80后”新锐作家们泼上一盆冷水。他建议新锐作家们的写作要适当远离个人感觉,寻求发掘感情的深度和广度。上海的新锐作家在全国范围内是一股比较强的力量,这批多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后的作家,多将视角对准正在进行中的都市生活。批评家杨扬将这批人的写作,比作欧洲艺术电影,其特点是故事性不强,比的是一种叙事能力,小说比生活更沉闷,把一般小说重事实的逻辑转成到重情绪的逻辑;把一般小说合逻辑的叙述转为反逻辑的展示;强调“最高真实”是“内心生活”,而不是客观世界。葛红兵表示,在这批人的写作中能感到他们非常有才气,因此他们可能更愿意进行一种炫才式的写作。炫自己的预言、炫良好的感觉、炫大量阅读国内外小说的丰富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尊重读者的期待,比如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从你们的作品当中,看到我自己,看到年轻时的自己,或者衰老的自己,还有我也想从你们的作品中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我们的国家,甚至来深刻反思我们的当代生活。”当这一切都不能从中读出的时候,读者的感受一定是非常焦虑的。人除恋爱这种情感外,还有姐妹情、父女情、父母情、祖孙情。葛红兵说:“新锐作家要学会适当离开个人的感觉,挖掘感情的深度和广度,甚至跟民族的情感要深度。另外,对生活要有种批判态度,不要沉浸在当下的感受里志得意满。”据葛红兵透露,美国有2740多个创意写作工坊在帮助新作家写作成才,90%普利策奖得主来自创意写作工坊。这种组织的力量是用来帮助写作者研究叙事必须要遵循哪一些潜规则。譬如在写作中如何承袭前辈的写作传统,如何用作者的意识去阅读他人的小说,如何尊重叙事的民族规范和传统,如何把读者放在心里。但是,这种必要的帮助国内几乎没有。在葛红兵看来,新锐作家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自我突破期。他们不仅要敢于向“炫”说不、敢于向自己开刀、突破自恋,还要独自面对破茧的方法。

    2011-12-28 09:25:39 作者:佚名
    • 0
    • 9587
  • 文艺报:推动长篇小说创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推动长篇小说创作水平再上新台阶鲁迅文学院长篇小说创作广东高级研修班在深圳举办 由鲁迅文学院、广东省作协、深圳市文联主办的长篇小说创作广东高级研修班近日在深圳举办。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在开班仪式上说,我们正处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处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走向繁荣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当前日益纷繁、各种创作思想相互激荡、各种创作形式彼此渗透的文化环境,加强中青年作家队伍建设,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德艺双馨、开拓创新的中青年作家队伍已经成为发展我们文学事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鲁迅文学院理应承担的光荣而重要的职责。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全国作家的培训需求,进一步促进各省、区、市之间文学交流,促进各地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鲁迅文学院遵照中国作协党组关于努力办好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扩大培训新的途径、新的方式,努力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与地方作协文学院的合作,举办省、市、区和跨省、市、区的青年作家培训班。这种联合办学已经与广东成功地举办了两期,这次是第三次与广东联合办班。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廖琪说,长篇小说是广东文学创作有待努力的方面。广东省的诗歌、散文等已在全国产生影响,现在尤其呼唤优秀的长篇小说涌现。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璋飙希望学员们珍惜机会,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温远辉,副巡视员李国伟,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深圳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罗烈杰等。参加此次学习的75名学员来自广东与内蒙古。研修班邀请作家、评论家莫言、李敬泽、胡平、陈晓明、彭学明、牛玉秋、洪治纲等从不同方面给学员授课。 (姚中才)

    2011-12-28 09:23:14 作者:姚中才
    • 0
    • 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