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间代”?他们活在50后与60后作家的阴影中,又难以抗衡80后的市场影响力。他们既不是体制内的专业作家,也非市场上的畅销书作家。他们被文学评论界认为是沉寂的一代、夹缝中的一代。他们也确实沉寂了多年。但这一群体普遍过了30岁以后,他们终于发声。以冯唐、慕容雪村、曹寇、阿丁、阿乙、路内、任晓雯、柴春芽、李海鹏等为代表的“中间代”作家,崭露头角。□王凌米经历了80年代的激情,90年代的迷失,老一代作家被浮躁、喧嚣淹没,新一代作家被市场诱惑,以冯唐、慕容雪村、曹寇、阿丁、阿乙、路内、盛可以、任晓雯、李师江、柴春芽、苗炜、瓦当、小白、李海鹏等为代表的“中间代”作家暂露头角。中间代作家不同于50年代与60年代作家们的传统创作,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外化呈现型观照,而是比以往更具有个人特质与精神锋芒。他们更多是关注自身,关注个体的成长、体验、命运和个人情感的表述,这种过于自我的表达,似乎总是显得有些孤傲和背离于时代,但不可否认,这种貌似极端的个人化写作,也是尊重个性、尊重个体的写作方式。他们以这种个人化的故事反映时代、环境与个人的各种关系,他们大多没有宏大的叙事,但不阻碍他们的深刻与严肃。而且,从他们的小说里我们甚至看不出他们的阅读经验,既不像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看不出受到马尔克斯、卡夫卡、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博尔赫斯、福克纳这些现代派作家的明显影响,又不像直接来自托尔斯泰们的现实主义依赖。从某个角度看他们的阅读更为广阔,甚至是更复杂,不管接触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来说都是让人难以捉摸,他们似乎跳出了阅读的范畴,直抵写作的本质,从而使自身的写作更为扎实可信。他们出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不满,尤其是技术上的不满,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术,试图建立一种新的汉语写作风格。这种貌似极端的个人化写作就被称为“直立写作”,它不悖逆内心、不迎合读者,在绞肉机一样的现实中,保持着清醒与独立。从日常经验入手,在中间代作家中,表现得形形色色。他们善于将生活中的各种感受提升到异常尖锐和精准的程度。他们都体现了一种历史、文明的、理想的思想迸发,即使风格多种多样,甚至一个个特立独行,体现了一种严肃的写作态度,没有年轻一代的快餐式消费欲望。所以把他们一群人集结到一个概念下似乎又委屈了他们,但这种以一种强化的概念将一些好的和在人们视野之外的优秀作家凸显出来来证明自己,强烈的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直接纠结在一起,似乎与他们的写作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正因为在这样的群体中,他们每个人的写作个性反而更加突出。由此可见,中间代的个体并没有淹没在群体之中,这些差异性更坚固了他们自己的写作方向和写作特色,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更强。他们的写作状况与所谓的体制内作家以及走市场路线的畅销作家完全不一样,既不属于“圈内叫好的”,也非“场子上叫座的”。在要不入作协,参加评奖;要不走市场挣钱二者之间,能够保持一个独特的、淡定的自我,保持一种中间状态,本身就是有意义的。
在电脑、电视、手机、iPad伴随下成长起来的“00后”已经进入小学和中学,这一代青少年阅读习惯改变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更习惯网络和手机 等更为快捷的阅读方式,而穿越、轻松搞怪、调侃等网络文学的特性,似乎也更加符合这一代孩子的阅读需求。种种迹象表明,流行阅读大有取代经典阅读之势。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如何引导青少年阅读?中国青年报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文科一级教授温儒敏先生。流行读物大都像“冰淇淋” 温儒敏认为,和以往相比,现今中小学生的阅读趋向已大不相同,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可能是当下的流行读物,比如某些靠商业运作包装起来的明星作家的著作。流 行读物大都像是冰淇淋,给人娱乐和刺激,适当读一些是可以的,甚至是有益的。如果完全不让孩子们读,会把读书搞得很功利,也会扼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另 外,流行文化的适当消费,也有利于青年人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不让年轻人去接触这些流行文化是不现实的,应当给孩子们一点自主选择的阅读空间。 但温儒敏强调,冰淇淋代替不了主食,流行时尚的阅读不能代替经典阅读。语文课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对阅读有兴趣,对高雅的经典作品有兴趣。有的学生或许会 说,现在干扰实在太多,静下心来读书不容易。其实读书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不断滋养人生提升精神的方式。只不过国人太过忙乱,太过浮躁,缺 少读书的氛围。很多学生回到家里,氛围就不太好,家人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孩子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还真的需要有些“定力”。语文课和学生的“语文生活”之间要疏通一条通道不少推广学生阅读的学者认为,阅读其实是不分“课内”和“课外”的。温儒敏则认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沟通课内课外的阅读,需要认真探索。 他认为,现在一些新编教材有一个长处,就是普遍都有阅读“链接”,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应当好好利用这种“链接”资源,鼓励课外阅读。老师和家长要 明白,从长远来看,学生有课外阅读需求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不要因为考试扼杀这种兴趣。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当有所关心和指导,但没有必要过多干 涉。学生有他们的“语文生活”,有他们的语文“圈子”与表达形式,包括他们的课外“闲书”的阅读交流、上网、博客、QQ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他们语文能力成 长的重要方面,也关系到他们语文兴趣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也许不能完全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但应当给予尊重和必要的关照,尽可能在语文课和学生 的‘语文生活’之间疏通一条通道,那肯定会加倍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起读书的习惯。”温儒敏说。温儒敏承认,现在的应试教育 是扼杀兴趣的,学生除了课本和教辅,再没有兴趣和时间读书。这是可悲的。因此,语文课改一定要高度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视并能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 阅读教学,甚至整个语文教学,都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温儒敏认为,应建立这样 一种观念:语文教学的效果好不好,不止是看课内,或考试,很大程度上要看课外,看是否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刚刚修订完的语文新课标也强化了对课外阅读 的指导,强调在阅读问题上“尊重天性,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温儒敏认为,这三句话很值得琢磨,如果在课内能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课下就会主动找书 来看,慢慢形成习惯。谈到网上阅读,温儒敏认为,互联网技术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 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专注力的丧失,都是新的现象。如果 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依赖百度、谷歌,那记忆就可能沦为技术化,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这对人类的感情、性格、思维的形成会有什么影响?起码可以断定,信 息过量,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信息流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丛集、翻滚、冲击人们,这可能会产生很大问题,包括社会心理问题。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关注学 生网上的语文生活,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建议,语文课可以适当增加“传媒素养”的内容,使学生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世界中学会辨析、过滤。(记者 樊未 晨)
新华网台北记者任沁沁 张承志 邵燕辉报道:茶汤、豆腐、霸王别姬、武当、禅定、北大荒、龟苓膏……当这些带有古典文化底蕴的语汇出现在流行音乐中,便有了另一番韵味。这些“中国风”歌词的创作者,是来自台湾的“另类才子”方文山。日前,他在台北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歌词创作与人生感受。出生于1969年的他,在10余年歌词创作生涯中,坚持做“文字尊严坚守者,中华文化守护者”。词作:在纷扰歌坛里坚守文字尊严人们评价方文山的歌词创作“纵观历史,横览文学,含有丰富的寓意与文学典故”,“成为传递知识的新媒介,让歌词不再只是风花雪月的窠臼”。面对这些赞誉,方文山浅浅地笑道,“过誉了”,他坦言,“喜欢创作古典、中国风的歌词,源于内心的喜欢而已,很单纯的出发点”。方文山努力尝试在题材和表现手法、关怀层面和范围上,“不那么狭隘地偏向情爱和这个世代,而是把情歌的内容、时空拉到古代,有小桥流水的画面感”。他天马行空,不被束缚。在听周杰伦谱的曲子时,就在丰富的旋律中构造画面,并赋予音乐世界一个丰满的故事。由此与周杰伦结成“黄金搭档”。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东方风格,成为方文山歌词的一大特点。他在《茶汤》里写“我说再喝一碗我熬的茶汤……想问你到底是否有种药方,让热汤永远不会凉……就怕你的手会冻僵”,如同过电影般,充满想象空间。“我喜欢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传递一种画面感很粘稠的东方文化。”方文山说,这是一种价值观的判断。他喜欢看人文历史、美学概念的书籍,喜欢柳永、李清照、李煜等,“他们的作品注重的不仅是文字的质感,还有画面感”。他吸取传统歌词中的养料,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将只可意会的文字诠释得十分透彻,成为可以脱谱低吟欣赏、辨识度极高的另类诗文,命名为“素颜韵脚诗”。方文山认为,这是自己风格的真实写照,不论诗还是词,创作语法和思维角度都自成一派。他称之为“方道·文山流”。中国风:流行力量引领“国学”复兴当《东风破》《青花瓷》《爱在西元前》这些亦诗亦词的歌词,被无数年轻人在周杰伦的歌曲中熟识,并通过哼唱被记忆时,不经意间引发了社会大众的国学兴趣。方文山通过个人的理解把流行音乐带入古典与历史、怀旧和真挚的情绪中。人们评价,“比起那些无病呻吟、可有可无的歌词来说,这些带有文化底蕴的韵脚诗无疑是更具有价值的”。他也将创作歌词的经验进行归类总结,以《中国风》一书“传道授业”。“发如雪”的灵感来源于《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伊人憔悴”可上溯至《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邀明月让回忆皎洁”,借用李白的《月下独酌》。如今,曾一度出现断代的“国学”,正越来越多被重视。方文山说,应该感谢流行的力量,让国学经典与现代社会找到一种契合点,并与年轻人产生思维的碰撞和结合。他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比较有耐心”。用通俗文化的力量去包装传统文化,让人们可以在歌词中知道“江南”“塞北”在哪里,“红豆”“杨柳”有什么特别含义,“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完成一种传统文化的推广责任,何乐不为?”他坦言,所有创作的灵感、源泉、动力,都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寻根:一个“民族主义者”的情怀去年,方文山特地到大陆老家江西于都县仙下乡寻根谒祖。他对记者说:“故土情怀很重要,要知道你从哪里来,找到自己的根源,这是一种历史的连接。”他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我长期关注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议题,这种意识长久扎根,就成为‘中国风’的根源。”他说,对于传统的重视和宣扬,大陆也正在努力推动,对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庆祝和行销,台湾只是民间保留得多。这几年,方文山到大陆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越发频繁,他甚至在北京设立了“方道·文山流”工作室,也经常在应邀参加大陆各类文化活动,阐述自己的“中华文化”观。“两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让两岸文化界人士有了更多合作空间、更好发展机遇,应该感谢这个时代。”在文化创意产业流行、竞争激烈的当下,方文山建议年轻一代的创作者不要急躁,先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只有经过一个寂寞的自我沉淀的过程,才能蜕变”。
4月27日,鲁迅文学院第五期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结业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鲁迅文学院院长张健出席仪式并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崎嵘在仪式上讲话。陈崎嵘说,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可以用“异军突起、方兴未艾”来形容,它帮助人们实现了“全民写作、全民阅读”的文学梦想,培养了大众对文学的兴趣,为传统文学提供了观察及反映生活新的视野、新的题材和范式、新的审美意蕴和传播方式,丰富了文学原创内容。从趋势看,网络文学发展将越来越快,影响将越来越大,经验将越来越成熟。中国网络文学一定会拥有光明的前途,前提是网络文学要走正路、出精品、出人才。我们举办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的目的,就是希望把大家培养成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家,使大家的视野得以进一步开阔,责任感得以进一步增强,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才华得以进一步展示,网络人气得以进一步凝聚,以促进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他介绍说,从2008年起,中国作协开始关注并介入网络文学的引导工作,重点做了10个方面的工作,今后还将酝酿开展通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使更多网络作家和网民了解中国作协、准备吸纳盛大文学网络作家团队成为中国作协团体会员、调研设立网络文学专项大奖、通过文学网站推荐吸收中国作协会员等工作。他还谈到,如何保护网络文学版权、如何维护网络作家的权益,是网络文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广大网络作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目前网络文学的盗版现象非常严重,中国作协将始终如一、旗帜鲜明地反对盗版,积极主动、力所能及地参与打击盗版,坚决支持网络作家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陈崎嵘说,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不是割裂、递进、取代、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共需、融合、共进的关系。二者具有不同的使命和职责,应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态,也可以有传播方式上的异同。我们提倡网络文学在探索自身审美形态和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多向传统文学学习,同时也提倡传统文学向网络文学学习,应在这种相互学习和借鉴中,寻求二者的共同进步。网络作家的境界,会决定网络文学的品位;网络作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和文学理想,是一个应当回答的严肃的问题。他希望网络作家对网络志存高远,对文学心怀敬畏,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带着思想行走,让自己笔下的环境能显示社会前行的轨迹,使自己创作的网络文学作品有助于拓宽网民的知识视野,有助于网民追求真善美,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描在作培训班总结时说,本期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获,学员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学识,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作水平。随着网络的普及,经过十多年的磨砺,网络文学虽然正在迎接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但还需要不断吸收营养,充实、丰富、提升自己。当我们面对一座座经典文学的壮丽山峰,面对一份份前辈作家为我们积累的精神财富,我们必须在他们已经披荆斩棘开辟出来的道路上才能继续前行,必须在时代和生活为我们搭建起来的舞台上才能继续高唱伟大时代的美好旋律。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传统作家们的责任,也同样是赋予网络文学作家的责任。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戒骄戒躁,勤奋创作,更好地把握时代潮流和时代精神,创作出更能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作品,为社会主义文学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努力。艾静一(猗兰霓裳)、王辉(无罪)、赵艳萍(古筝)、向林(司徒浪子)等学员代表先后发言,交流了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学习体会。出席结业仪式的还有中国作协办公厅副主任胡殷红。结业仪式由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成曾樾主持。(王觅)
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启动刘云山致信祝贺5月3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京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致信祝贺。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以及来自全国各文艺家协会的艺术家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刘云山在贺信中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之际,中国文联组织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文艺战线继承发扬党的文艺工作优良传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动员广大文艺工作者热心公益事业、以社会志愿服务方式投身公共文化建设,推动“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经常化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国文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文化乐民的宗旨,探索建立文艺志愿服务体系与机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慰问演出、展览展示、专业培训、辅导讲座和文艺支教等志愿活动,为推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参加面向基层的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为人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送去欢乐温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启动仪式上,翟卫华、赵实分别为中国文联和各协会文艺志愿服务团授旗,赵实作了讲话。文艺家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唐国强和全国文艺家协会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罗杨也分别发言。参加启动仪式的中国文联领导还有覃志刚、李屹、杨承志、夏潮、李前光、刘兰芳、李维康、赵化勇、黎国如等。(李晓晨)
雷抒雁:游戏之“诗”与养心之诗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诗歌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著名诗人雷抒雁当选为新一届学会会长。在记者采访中,雷抒雁指出“现在有些人写诗追求一鸣惊人,尤其是网上一些人” ,对网络诗歌现状及怎样的诗才是好诗做出评价,认为“网上游戏式的诗跟我们期待的真正的好诗是不一样的。”网络诗歌恶搞只能当游戏看对于网络上的诗歌恶搞和篡改,雷抒雁认为那些只能当游戏看,不能把它们当诗看,“游戏嘛,比如说‘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 ,这属于儿童的游戏,你就只能把它当游戏看,不能当诗看,因为它没有提供诗最本质的东西。 ”当下流行的“网络体” 、“微博体”诗歌堪称网民的集体狂欢,他认为这跟我们跳迪斯科一样,想怎么扭怎么扭,它所提供给读者的,跟读者所要求的好诗是两回事。好的诗是静下心思来读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只念这几个字的话会觉得像儿歌,但是仔细琢磨一下内涵,就会觉得它会触动人的情感,好的诗应该是这样的。 ”真正的网络诗还没有出现“真正可以称作网络诗的作品,我认为还并没有出现。 ”为什么呢?因为一种诗如果它要成为一个诗体需要有它的独特性。雷抒雁强调,网络诗应该不同于平面诗,在纸上发表的东西照搬到到网上去发表,那不叫网络诗。网络诗应该是和网络的快捷和声光电等各方面特点结合起来的。比如说快板诗,它有节奏感,能打快板儿,墙头诗它很短,写在墙上,网络诗的特点是什么呢?跟报纸杂志上登的都一样,个性不是很明显。不是你写了发到网上就叫网络诗。雷抒雁希望,更好的网络诗是有网络特点的一些诗。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雷抒雁认为,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养心的,用袁枚的两句话来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改变人的精神内涵。 “我觉得诗有几种,一种叫做无用之用,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像这样的诗,你说它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但是你看了觉得舒服。它对你的用处不是很直接的,但是长期阅读可以陶冶你的性情。 ”同时他也指出,有些诗是比较直接的,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 ,当你窘困的时候读它,它可以鼓舞你,它是励志的。不论直接还是间接,“只要是好的诗,对人都是有帮助的” ,因而他强调,一是要诗人写好诗,二是我们要读诗,拿一定的时间去读诗,才能知道诗好在哪里。相关链接中国诗歌学会是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编辑家、诗歌翻译家、诗学教育工作者自愿结合的群众性的全国诗歌学术团体、国家一级学会,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994年成立于北京。4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2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本届代表大会。大会以无记名投票的民主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诗歌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选出了以雷抒雁为会长,高洪波、韩作荣、叶延滨、杨牧、李小雨、李松涛、吴思敬、阿尔泰、程步涛、骆英、曾凡华、傅天琳为副会长,李小雨兼秘书长的新一届学会领导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