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柏杨逝世四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学术研讨会 今年4月29日是柏杨先生逝世四周年的日子,中国现代文学馆29日在此间举办学术研讨会以资纪念。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表示,深入研究、弘扬柏杨先生的精神文化遗产,应该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重要任务之一。早在柏杨生前,先生就将数十年珍藏的56箱、745件文献文物捐赠给现代文学馆,包括他的狱中手稿、日记、书信,甚至他曾穿过的写有“297”号码的三件囚服。目前已经开始对这些文献文物进行数字化处理,此外还建立了柏杨文库和柏杨研究中心,涵盖大陆、港澳台及海外的研究者。他透露,中国现代文学馆将加紧从几方面进行有关柏杨著作及生平思想的研究工作,包括在文学馆网站上设立柏杨研究专栏,以此建立读者和研究者的交流平台;上半年将召开专门会议对研究专题进行讨论;在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集出版学术论文;抓紧柏杨捐赠文献文物的数字化和编目整理工作,尽快整理出版《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柏杨历史文献文物总目》等。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特意为此次研讨会从台湾飞来,她在会议最后向与会所有人员表达感谢之情,并认为“两岸还有无数管道需要更畅通的交流”。张炯、周明、贺绍俊、陈漱渝、赵遐秋、白烨等专家学者出席本次研讨会并发言。
昨天,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醒龙做客“天一讲堂”,开讲《有灵魂的写作》。这是刘醒龙第二次来宁波。前一次,是来接受“十月文学奖”的颁奖。文学应该是充满爱的在刘醒龙看来,文学和做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做人要有理想,要寻求生命的价值,文学中也要有生命的理想,也要有表达对个人价值的寻求与探索。文学作品的每一个字都应该用来表现爱、表达爱,要给别人以爱,要珍惜来自生活、来自自身之外的任何丁点细微之处的爱”。“面对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写作者不能躲在自己的书斋里写一些风花雪月,必须将自己的作品融入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迁中。”刘醒龙说。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山东会考曾将刘醒龙的散文《在母亲心里流浪》作为语文试卷中的考题。结果,有学生就在网上“开骂”:“刘醒龙,你不知道,你害了多少山东考生。”对此,刘醒龙觉得很无辜:“其实我想的和出题老师想的肯定不一样。”但随后,他话锋一转说:“如果学生对文学稍有了解,也不会在我的文章面前束手无策。”而话题也由此开始。一向慎重的刘醒龙,这回也忍不住批判起了现在的语文教学。他说:“语文不仅仅是一门知识,更应该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教育和传承。冰心的《小桔灯》、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什么这么多年,能一直保留在语文教材中?因为它们是通往文学大师的窗口。”刘醒龙激动地表示:“语文应该是一种人文教育,而绝不是像现在一般,只是一味地灌输给孩子段落大意、叙事风格。”“厚黑”小说会把人的眼睛读脏刘醒龙有个理论: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文学最根本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启蒙精神。但是,眼下的情形不免让他有些担忧。“去年夏天,南京师大的一位教授突然给我打电话,他说他正在苏南做一个村庄的阅读调查,发现这个村庄的所有人,只读一本杂志,除此之外再没有读过其他的东西。”刘醒龙顿了顿说:“这本杂志以恶俗而出名。”刘醒龙语重心长地表示:“对一个人来说,如果其日常阅读是一些浅俗的低端的文字,很难设想其人生境界会如何!”刘醒龙认为,读书一定要读经典。“不要热衷于读那些‘厚黑’、职场等小说。那种读物,会把自己的眼睛读脏,把自己的心读脏……我主张中国人一定要读一下《红楼梦》,不仅仅一次,而是要反复读。如果在你的几个人生阶段,能读出不同感悟的时候,那就说明你成长了”。宁波晚报记者梅薇
近日,网易旗下移动阅读产品“网易阅读”宣布投入千万级巨资启动“原创精品文学计划”。计划将高价购买网络最新原创作品,并在精选后免费提供给用户。马伯庸等著名作家成为网易阅读的首批签约作家,他们2012年的全作将在网易阅读平台发布。此次千万级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作品的网络电子版权,最优秀的原创小说作品将享受到每千字两千元的稿费标准。按照一部中篇网络小说10万到20万字计算,作者本人最高可获得4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网易此次重金签约的仅为作品的网络电子版权,纸质出版权及收益仍归作者本人所有。网易阅读希望用户无门槛、无距离、无代价地享受最优质的文学作品,并同时保障作者的经济收益。
黄传会:叫响希望工程的温籍作家核心提示:1949年生于温州苍南。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作家,专业技术3级(文职将军),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为了那渴望的目光——希望工程20年纪实》等作品,曾获第六届、第九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报告文学奖”等荣誉。短篇报告文学《三个太阳》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温州网讯 21个省、自治区,不停步,走过蜿蜒的羊肠小道,探访过繁华都市的灰暗角落;20年,不辍笔,以白描式的简洁手法,朴素描画数百名贫困地区山村教师和失学儿童,传递那些渴望读书的心声,直抵良心与现实之痛。他是黄传会,温籍著名报告文学家,中国海军的将军,被誉为助力国家“希望工程”产生广泛影响的重要一员。七千个日夜抒写民生冷暖二十多年,7000多个日夜,黄传会的目光没有离开过“底层群体”与普通士兵。他在创作中始终坚守的信念就是:不写风花雪月,也不写老板大款,只倾力于普通群众,抒写民生冷暖。1990年的一天,国家希望工程发起人之一徐永光找到黄传会,建议他写写这个工程。当时,出于友情,黄传会答应了。“那年春节刚过,下着细雨。”说起初次采访失学儿童的经历,黄传会印象非常深刻:正值开学第二天,在广西平果县新安乡的汤那屯村小学里,仅有80来人报到,不到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二,而报到的人里,缴了学费的还不到一半。不过一二十元的学费,对于穷山村的村民而言,却沉重得像座山。村长说,可能又有20多个女孩要失学了。早春二月,这些孩子都只穿着薄薄的单衣,一问她们最想要什么,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想读书!”“被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的目光盯着,你会觉得自己的心都在发颤。”黄传会说。从那以后,他决心为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山村教师做些什么。走进太行山,寻迹大别山,穿过黄土高原……7000多个日夜里,黄传会不辞辛苦,奔走四方,不停歇地调查与思索,奋笔写下了长篇报告文学《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工程纪实》,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徐永光说,希望工程如今能有如此影响力,离不开黄传会。那以后,黄传会还写出了一大批报告文学,广为人知有《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中国贫困警示录》等系列作品。希望多为家乡写点东西2011年,黄传会晋升为文职将军。这一年里,他把目光投向了全国1亿多名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通过大量采访,黄传会以深切同情的笔触,书写了《中国新生代农民工》一书,生动描画了新生代农民工的苦恼、尴尬与无奈,提出了关于劳动价值、劳动者价值等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他还以60年前人民海军选派275名官兵秘密进入苏联海军基地学习潜艇技术为题,创作了报告文学《潜航》,并将于近期出版。这一年里,黄传会再次把对家乡的深情寄予笔端,以苍南县矾山镇的抗日英烈朱程为主人公,创作了电影作品《朱程浴血冀鲁豫》。这部作品预计在今年“八一”建军节时,于央视首播。采访黄传会时,他正忙着带队中国作家南水北调东线采访团进行采访。听说要采访他的是家乡媒体,他在电话中说:“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与发展,希望今后能再多为家乡写点东西,尽一份游子之心。”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扬州说 不应该抱怨文学被边缘化 “我们这一代的作家,应该要多思考一下自己能为文学做些什么。”这是著名作家贾平凹4月27日在扬州参加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时带给人们的思考。贾平凹被文学界公认为当代中国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之一,面对这个时代文学的日渐式微,贾平凹与其他作家一样感到忧伤。但他认为,文学界不应该抱怨文学被边缘化,不应该抱怨因网络而兴起的浅阅读时代的到来,因为这是文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趋势。与其哀叹,不如多做些思考:作家能为文学重回中心做些什么?贾平凹认为,文学如果要避免边缘化的命运,作家就必须有天下观和人文情怀,一旦拿起笔写作品,就应该以天下为己任。他说,中国文人自古就有天下观,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应该以自己的作品反映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大多数人的生存状态,而不应该逃避现实。只有作品关注芸芸众生的生存,文学才能在芸芸众生中由边缘化逐步走向中心化。对于文学界普遍思考的如何突破创作瓶颈的问题,贾平凹认为,关键还在于文学界的自我提升。应该对创作有一种敬畏感,不要为了自己的小名小利、小情小感而随意创作,提起笔来就应该想一想自己的作品会为文学贡献什么样的砖、什么样的瓦。作家要有更大的视角,应该审视自己的作品对于文学能否有提升作用。对于文学的未来,贾平凹充满信心。他说只要作家和作品更有责任感,胸怀天下,甘于寂寞,着力提升,经过一到两代作家的努力,中国的文学一定能够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汪滢)
贾平凹著名作家,本届朱自清散文奖获奖作家【人物名片】和以往不同,这次贾平凹来扬州,是坐着朋友的车过来的。车程比较远,走了整整两天的时间,身体有些疲惫。但是,当车子一进入扬州城后,那种熟悉的感觉,就立刻回来了。扬州这座骨子里都散发着温婉柔情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位文人来说,都是有着极其强烈的吸引力的。谈文学学生写作别用作家衡量贾平凹说,文学是年轻人的世界,年轻人有冲劲,对于文学有着很高的憧憬。当然,随着岁月的推移,对于文学的理解,也会逐日增加。想要成为一个大家,光有年轻时的天赋还不够,还需要后天的积淀。如今,不少孩子在上学阶段,就有很多写作上的压力。家长、老师,大多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写作上崭露头角。对此,贾平凹认为,这种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事情。尽管每个家长都在说孩子负担重,但他们对待孩子的要求又特别严格。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作家,所以对于孩子写作的要求上看,如何能够写好一篇文章,那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绝对不是单一的,所以也不能够从一个角度谈这个问题,如同对于学生写作,不能用作家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总是一个标准,那么必定会出现偏差。贾平凹的社会身份很多,包括很多大学里的文学院院长,对于大学生写作,贾平凹也认为各人有各人的发展,并非所有的大学生,都需要把写作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谈影视作品卖了就不再关心继《高兴》之后,贾平凹的另一部重要作品《秦腔》也将“触电”,这部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长篇作品,将被拍成40集电视剧。小说中那些生活在“丹凤县棣花镇清风街上”的居民,将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荧屏上。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个很大的亮点,那就是贾平凹生活中的街坊邻居们,将在电视剧中集体出镜,充当群众演员。贾平凹本人是否会在片中出演一个角色呢?贾平凹笑着摇摇头说,他并没有这个打算。而对于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贾平凹的心态也很豁达:“看上了就卖作品,看不上就拉倒,拍摄就是导演的事情。”谈扬州写游记介绍古城韵味来扬州,对于贾平凹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些年来,他已经多次来到扬州,还曾经在扬州购置过一处房产。如今,再来扬州,贾平凹觉得,满眼都是熟悉的景色。贾平凹说,扬州的文化和自己家乡的文化可以取长补短。来扬州次数多了,他也萌生了为这座城市写游记的打算,用自己独特的文字,好好描述一下这座韵味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