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校园文学网

首页 > 新闻 > 璀璨文坛

璀璨文坛

  •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举行

    获奖嘉宾留影 左起:李静、方方、徐晓(代赵越胜领奖)黄灿然、杨显惠、王小山(代阿乙领奖) 新浪文化读书讯 4月13日下午,由南方都市报和南都周刊(微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东台山举办颁奖典礼。作家方方(微博)获得“年度杰出作家”大奖;杨显惠获“年度小说家”奖;黄灿然获“年度诗人”奖;赵越胜获“年度散文家”奖;阿乙获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李静获“年度评论家”奖。作家方方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十五万元奖金,其他奖项得主将每人获得三万元的奖金。据悉,“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2003年发起主办,每年颁发一次,今年是第十届。在奖项设置上,本届评奖保持不变,依然是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等六个奖项。今年大奖奖金将有新变化,奖金总额由原来的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其中“年度杰出作家”奖的奖金由10万元提升至15万元,其他5个奖项的奖金由2万提升至3万元。附: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年度杰出作家:格非 贾平凹 王安忆 严歌苓 杨炼年度小说家:方方 杨显惠 骆以军 刀尔登  韩松年度诗人:郑小琼 吕德安 黄灿然 陈先发  路也年度散文家:赵越胜 吴念真   十年砍柴  夏榆 刘亮程年度文学批评家:程德培 李静 林贤治 邵燕君  李洁非 杨劼年度最具潜力新人:阿乙 飞氘 甫跃辉 曹寇 杨庆祥 

    2012-04-13 18:01:39 作者:新闻要闻
    • 0
    • 9632
  • 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11日在广东台山颁奖

     叶兆言、林白、王小妮、李静、麦家(左起)在台山市斗山镇浮月村参观民国时期的洋楼。 11日下午,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将在广东台山市高业大酒店举行。大奖将颁出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诗人、年度散文家、年度文学批评家、年度最具潜力新人一共六个大奖。本报将于4月14日推出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特刊。4月10日下午,作家徐敬亚、王小妮、马原、麦家、杨显惠,评论家李静等陆续到达台山市,开展为期三天的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采风活动。采风活动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常设项目,此外还有文学周相关活动举行。浮月村参观碉楼采风活动从11日上午开始。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作家们到达了台山市浮月村参观碉楼。浮月洋楼使用了“红毛泥”等洋材料,普遍高三至四层,与同一时期的民居和碉楼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建筑兼具居住与防卫功能。二是洋楼均为庭院式别墅建筑,这是与周边许多地方的碉楼最为明显的区别。浮月村有七座碉楼呈勺子状排列在村东,坐北朝南,显眼地耸立于水稻田间。见到初长成的稻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召集人、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他跟记者介绍说,他的父亲当年是村里的插秧能手,而他自己小时候也能熟练的操作整个过程,唯独割稻子这个活做得不是很好。“插秧关键在于三点一线,保持前后三点是直的就可以,当然这个过程还是很累的”,谢有顺说。浮月村碉楼的主人大都移民海外,幸运的是,恰好有一户碉楼户主回乡祭祖,于是作家们欣然登上四层的碉楼参观拍照。这家碉楼的主人1957年便移民美国,房子多年没人居住,却也很好地保持了原貌,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你看整个建筑的风格,外墙那么高,还是很像碉堡,上层的没有外延空间”,徐敬亚对马原说,他觉得这种建筑风格并不是很适合居住,但是碉堡门口的“枪眼”、“门栓的机关”等很多防御细节还是让他们赞叹不已。下川岛看到大海午饭之后,下午作家团们赶往台山著名的下川岛。在高速公路上,路过连成片的池塘,台山市川岛镇的副主任罗红漫介绍说,那是全国最大的鳗鱼生产基地,将近六万亩。一旁的山顶上,白色的风车悠悠地转着,“转一圈就是五毛钱”,罗红漫说,台山有全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同时也有核电厂与风电资源。车走上海边公路的时候,作家林白突然喊了起来,“海!我看到海了”,引得一车人惊讶不已,都以为她是第一次见到海。下车后她跟记者说,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见到海,当时之所以反应那么大,是因为她第一次“见到层次如此分明的海,黄色、绿色、蓝色层次如此不同”,林白笑言。这次采风活动,是杨显惠第一次见到徐敬亚。66岁的杨显惠是此次华语文学传媒奖采风活动中年龄最长者,长徐敬亚三岁。杨显惠早在八十年代就知道了徐敬亚,他在甘肃的《当代文艺思潮》杂志上读过徐敬亚评“朦胧诗”的文章,印象很深。二十多年之后在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活动中相逢,两人感慨良多。昨日下午,大奖组委会在台山华侨中学举行诗歌朗诵会活动,活动由徐敬亚主持,台山当地诗人与黄灿然、王小妮等诗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采写:南都记者 赵大伟发自台山摄影:实习生谭庆驹南都记者冯宙锋 

    2012-04-13 14:55:43 作者:佚名
    • 0
    • 9795
  • 青年作家谈小说创作:文学,关乎心灵

    有评论家说,文学必须有面向未来的向度,必须以宽阔的视野认识时代为中国文学提供的巨大可能性。这巨大的可能性无疑蕴藏于年轻一代的写作者身上。由《人民文学》杂志和盛大文学共同举办的“未来大家top20”在历经一年的网络投票、专家评选之后,20名具有创作前景与实力的新锐小说家走到了聚光灯下。其中有深受年轻读者喜爱的冯唐、张悦然、笛安,有传统文学期刊的头条作者乔叶、鲁敏、魏微、朱文颖,有类型化写作的探索者蔡骏、唐家三少,也有坚持风格化的写作者阿乙、张楚、滕肖澜等。这一张张70后、80后年轻面孔的集体亮相,宛如一阵清风,吹散了传统文学给人的“老气横秋”之感,折射出这个时代特有的文学之光。“未来大家”的评选不仅仅是一种预言,更是一种关注和鼓励,让我们一同倾听这些青年作家的声音。我为什么写小说在喧嚣的当下,文学似乎是孤独的事业。尤其对于受过良好教育、物质条件丰裕,周遭充斥着各种娱乐诱惑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抛却嘈杂的一切沉潜于心,默默用文字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圣殿,是令人感佩的。计文君在从事金融行业长达10年之后投身于写作,小说对于她来说显然比丰厚的经济利润更具有吸引力。“如果你可以让人迫切地打开你的书,让他觉得你的文字和他的生命经验相关,并产生情感共鸣无论这种情感是庄严感、崇高感,还是一种优美,或是悲伤……那都是非常美妙的体验。”在她看来,小说一定是关乎心灵的,是一种理解和陪伴,也正因为小说具有这种功能,她才开始了写作。“在我人生的价值体系中,文学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无限地靠近它接近它,我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度过我的生命。”冯唐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子,在著名学府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有过留美经历,从事着一份令人艳羡的高薪职业,但他对小说的热爱从未改变,即使在每周七八十个小时、接近透支的全职工作之外,仍要为写作挤出大量时间。小说对他来说,有着一种魂牵梦绕的魔力。“小说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替代不了的独特美感。比如,一些出彩的句子读起来能让人产生一种享受,它不见得是舒服的,有时候可能很困扰,有时候可能很压抑、悲伤,但是那种享受是其他东西无法给予的,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从小生活在县城的张楚,接触到的都是最底层的人,他写小说的动机来源于他们。“他们可能像尘埃一样渺小、粗糙,但是他们的内心也有光洁、庄严、动人的地方。我也许说不上有多么远大的文学理想,我就想写写这些最普通的人,写出人性里最幽闭,最难以触及的地方,同时发现日常生活里的诗性。”[NextPage]今天的小说如何讲故事故事是小说的生命线,一篇小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是否呈现出一个精彩的、令人难忘的故事。然而在影视剧、微博等事物蜂拥而至的今天,评论家表示出了担忧:每一种媒介、网络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作家对于故事的讲述似乎失去了优先权。如果不能讲出更好的故事,小说的写作该如何继续下去?笛安认为,对于小说家来说,此“故事”非彼“故事”,小说对故事的呈现并未被终结。“很多人把故事跟情节混为一谈。影视剧也好,网络也好,其中所谓的"故事"很多时候只能算作情节,博得人们一时的娱乐。在小说里,故事必须有最本质的冲突,即人性的困境的冲突,而后围绕这个冲突展开情节,情节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好的小说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一定还有可延伸的复杂的东西,比如作者的世界观。”计文君说,纯文学的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单纯对故事的需求,但小说对于心灵的慰藉功能在凸显,而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小说对生活原生态的呈现。“比如好莱坞电影里的故事,往往是大波大澜,云海、飞机、爆炸,但这不是小说的质地,小说要的是生活中丰富的皱褶和细微的绒毛,你能在小说的阅读中回到生活的原生态,唤起你很多的共鸣。故事也许会终结,但小说不会。”对于写作网络小说的唐家三少来说,他依然得靠精彩的故事吸引人,他对此也信心满满。“网络小说的故事是别的任何媒介、平台都表现不出来的。比如微博,它的确可以写故事,但是微博140个字的故事最多只能算个段子,是无法和140万字的小说故事相比较的。”李浩认为,在注重讲故事的同时,应该将思想力作为故事的后盾。“思想本身也具备某种非凡的魅力,未必会弱于一个精妙的故事,未必会弱于我们的共性经验。何况,思想在小说里,在文学里,本身是有感情的。”[NextPage]细微和宏大没有高下之分年轻一代作家的写作水平早已得到认可。例如语言的精准表达、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对当下生活瞬息万变的洞悉,都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其老道的程度令人称奇。然而也有评论家指出其局限:年轻作家的写作有时过于强调趣味,过于沉浸于小我世界,缺乏对历史、社会的宏观把握,缺乏对现实的反思。对此,善于从琐碎庸常的生活表象入手的鲁敏认为,宏大感、历史感未必是衡量小说优劣的唯一标准。“经常有人说年轻一代的作家在历史感、主体意识以及对社会的反思方面有欠缺,似乎是一种代际的局限,那么为什么微小的、私人的、个体的就不能被审美呢?它们在审美上没有高下之分。”她认为,作品和时代是息息相关的,生于哪个时代的人,其写出的作品自然会留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作为这群“未来大家”老大哥的冯唐,希望评论家、批评家能够给予青年作家们更多的宽容,拿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去研究、理解他们。“他们代表着未来文学的希望,其中有些作家的水平已经不低。”他说,“评论家、批评家固然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大都喜欢宏大的、崇高的东西。这无可厚非,但也需要尝试新的元素,不能认为作品一旦偏离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是没有意义的。”正如社会学家分析的,50后、60后和70后、80后的人生经验全然不同,因此文学经验也大不一样:生长于动乱年代,关注的往往是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弊端;生于平淡小康的年代,注意力转向自身。这个转向未必是坏事,它使他们的写作转向了更根本的生存问题:人生的意义、生活的乐趣、审美的追求。不论这群年轻的写作者在前辈们看来是否有些稚嫩,或是过于特别,至少,他们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经验和更为宽阔多样的理解。他们在成长的路上,他们值得期待。

    2012-04-13 14:29:40 作者:赵玙
    • 0
    • 9716
  • 毕飞宇:文学在我家不是话题

    毕飞宇左一抵达厦门,记者第一时间追访 N本报记者 郭大路/文 通讯员 赵令夏/图你很难找到作家毕飞宇,除非他愿意见你。在这个几乎人手两部手机的时代,他根本不用手机。似乎没有人直接找到过他,而他呢,他愿意,才回复,现身。 4月5日,守在厦门机场的本报记者,终于截住了江湖传说中的“最帅作家”毕飞宇。这次他来福建参加“中国作家通仙之旅”和中国文学高峰论坛,本报记者事 先得到消息好吧,坦白说,48岁的毕飞宇,给记者第一印象并不是帅,而是不羁。牛仔裤、卫衣、便鞋,随身的布包和剃得发青的光头,端的一条壮汉。一直微笑 的眼神和眼角的性格皱纹,让人有点愣神:他不简单。1.儿子不喜欢写作采访之前的一刻钟,毕飞宇不停在聊体育, 先是褒贬公牛和热刺,然后说他自己最喜欢踢足球,“球技不好,但我会拿分,我像因扎吉”。毕飞宇说完,大家都笑了。他问记者:“你喜欢谁?荷兰三剑客? 哦,范巴斯滕、古力特、里杰卡尔德,他们够帅。”毕飞宇一口气念出三剑客的号码,身高,走红的年代……“你看,我是真球迷吧?”大家又都笑了。记者忍不住 问他:“你是作家,这么好一会了,怎么没听见你说文学?”“文学在我家不是话题。惹人厌,对吧?我通常不会主动说文学,除非被人问起。儿子也不喜欢写作, 应试教育嘛,他忙,连阅读时间都没有。”2.作家的坐家生活毕飞宇的正常一天是这样的:凌晨一二点入睡,早上九 点半十点起身,一直写作,到下午三四点钟。晚饭呢?不出门?“我在家,我没有饭局,不喜欢。”“晚上7点钟到健身房,朋友都知道的。”那人家找你呢?“我 多数时间都在家啊。很容易找到的,我也很少出门,你看,福建还是第一次来。”“福建有舒婷,这次来,最想看的就是外婆。”舒婷在文坛辈分高,所有人都叫她外婆。两个小时后,他在会场见到了“外婆”舒婷。舒婷拍拍他的小肚腩,跟所有人说他“怎么长了小肚腩了”,很亲热,很爱他。他们两家一起外出旅游过。那么,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生活吗?是的,就是我要的生活。毕飞宇肯定地说在这个人人都喊身不由己的年代,谁敢说自己过上了想要的生活?这回答,牛。3.竞选业委会主任是的,家对毕飞宇很重要。作为作家,他只能在家里书房中才写得出来。他必然也必须control住他的家和他的小说世界,也许不止,毕作家最近在竞选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这个职位。毕飞宇在一次小区停电事件中,挺身而出和物业方交涉,因为“口头表达特别清楚”,被业主们公推为小区代表。毕飞宇说,我还特别向业主做了宣传,我说,“我是毕飞宇,将参加业委会主任一职的竞选,请大家投我一票!”业主们的反应是:知道啊,我们早就知道你是毕飞宇,我们不说而已。所以,毕飞宇高兴地说,我得票一定很高,竞选胜出的把握很大! 他接着教育记者:竞选业主委员会主任,这很有意思,怎么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呢?我早在2008年就说过了,中国的城市文明是不发达的,尤其缺乏小区文 明。所以,这是个大事!你看,一人一票地亲身经历民主选举,为业主设置投诉渠道,解决水电煤气卫生问题,这怎么是小事呢?这都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大事呀!一个男人,一名作家,如此勇于捍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自己的小区;勇于亲身实践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纸上谈兵,别人还真不该有其他意见。采访就此打住,毕飞宇看起来对记者有点满意,“学会用句号,生活当中是需要句号的。”看着记者拉门的吃力样子,他让记者松手,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当你要发力的时候,你就要停下来。《推拿》之后,他停了四年没有新作品,其实他仍然在写一部长篇,“当代意义上的长篇,这是2005年以后我给自己布置的写作任务,不,不想多说,因为还在不停修改。”这次来到厦门,也是“发力的时候停下来”的吗?新作品,很值得期待哦。毕飞宇,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64年1月生于江苏省扬州兴化。《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998年)《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4年)、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1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

    2012-04-13 14:25:45 作者:佚名
    • 0
    • 9706
  • 铁夫:文学成为我最好的避难所

    在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面对命运的艰辛,文学常常成为我最好的避难所——家园一般,无论何时,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栖息;无论有怎样的惊涛骇浪,这温馨的港湾都会敞开怀抱,让我怡然自得地泊驻。选择了写作就是选择了千般孤寂、万般清苦。然而,比起其他“无能为力”的行当,进入写作这一行,的确是我极其愉悦的谋生职业,不仅得到过“养家糊口”的实惠,还自甘自喜、乐此不疲地走到了今天。而且,我相信还将不折不扣地走向未来。只有在字里行间的跋涉和徜徉中,我的心跳才会显得那样欢快而有力,我的心情才总是那样充实而愉悦。在今天,写作成了一件不合时宜的事。然而,在逐渐淡化道德、令人眼花缭乱的极端经济运作过程中,文学必须站出来,坚守道德——这是人间的希望,也是人类进步的核心力量。哪怕在强大的浮躁环境中,有孤独,有寂寞,有不被理解的委屈和抱怨,甚至在金钱主宰着的背景下,文学,显得那样形单影只、孤寂无助,然而,作为一个对文学充满虔诚的作家,撇开个人的好恶不说,哪怕仅仅为了责任和天职,也必须毫不犹豫地坚守。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我自始至终都抱有诚惶诚恐的心理,不仅认真严肃,而且虔诚敬畏,是那种没有任何功利的赤裸裸的虔诚和发自骨血、源于灵魂的对于神灵般的敬畏。尤其是在无休无止的流浪与漂泊之后,不管经历过多少坎坷、挫折甚至惨败,在我的生命中,文学,尤其是诗歌,不仅让人沉醉,还不可或缺。不管诗歌的现状如何,也不管诗人的处境如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永远无法离开诗歌,更无法丢弃诗歌。宛如当下,对于爱情的态度,尽管很多人都已经不再相信爱情,尽管很多人都在不负责任地玩弄甚至亵渎爱情,然而,只要是人,他们的内心深处,都在渴盼爱情。所以,就诗歌而言,我不仅充满信心,还充溢着饱满、坚毅的力量。就诗歌的写作而言,偶尔阅读到报刊上的分行文字,面对严重的口语化和极度不严肃性,在不太习惯的同时还常常怀疑自己的诗歌创作是否已经落伍。不过,我始终坚信:汉语诗歌必须要赋予汉语的美。1995年,当我开始着手创作长篇小说《金家寨》的时候,便萌发出一个念头:用三种文体写我的故乡金家坝。于是,我就信马由缰地、断断续续地写了起来。结果,诗歌最先完稿。为了书名,我曾东挑西选、左斟右酌,长时间无法定稿。最后,还是因为金家坝的青山绿水给了我足够的信心和胆量,还是因为金家坝的父老乡亲那一张张笑脸和一双双洁净的目光给了我无穷的自信与底气。我理直气壮地将长诗定稿为《金家坝》。抒发对故乡的情感,是每一个作家乃至每一个人内心的渴望。这就像活跃在你我身体里的生命细胞,永远在血液里走动,永远在灵魂深处游弋,时时都在,不仅无法回避,而且令人情不自禁、不由自主。故乡是清苦的,就像当初我想要跳出“农门”时的迫切愿望和热切期待那样,通过艰辛的努力,我如愿走了出来,远离了故乡,远离了故乡的清苦,而且,一离就是数十年!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却在我的心底 愈发清晰,让我日渐沧桑的心境更加频繁地梦回故乡!同时,我知道:正是这广大清苦的乡村,支撑并养育了强大的中国,而对于每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不管前途多么渺茫,身后总有一个不舍不弃、永远定定伫立在那儿的坚实的故乡。对于根一般的故乡,不需要寻找,不需要追忆,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记忆里,牢牢地抓着我的心脉和骨头,不用召唤,更不用引领,只要在特定的情景和适当的时间,我就会条件反射般地回到故乡。所有伴随我成长的东西,都在不知不觉中如雨水融入土地般融进我的生命,无论此后经历怎样的磨难或者欢愉,都无法将其淡化,更无法将它们与我的生命分离,宛如滚动的血球,直至生命的终结。面对渐渐远离的乡村,面对乡村和城市的惨烈博弈,我无法阻止,更无力挽留,只能追忆,于是,只能够选择文字。故乡的天空是最自由的天空,不管你的翅膀如何地远离,不管漂泊的苦旅将你逼向何方,她都会敞开最温暖的怀抱,不改初衷地等你。所以,无论我身在何处,遥远的金家坝总是近在眼前,无需制造氛围,无需微闭双眼,更不一定游荡在梦中——她就近在咫尺,她就在你的眼前,她就自然而然来到你的笔端、呈现在你的纸上。当我在沉醉的状态下进行创作时,我才发现:对于诗歌的依恋并不是在现实的无情挤压中的一种无奈的逃避,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需求与自觉。(作者为诗人,著名诗集四部)

    2012-04-13 14:22:44 作者:佚名
    • 0
    • 9575
  • 80后作家笛安:每个作家都是独一无二的

    4月8日,郭敬明旗下的三位青春文学作家笛安、萧凯茵和薛彬在青岛书城分别签售三人的新作。其中推出“龙城三部曲”终结篇《南音》的笛安最具人气,有粉丝见到她后激动落泪。郭敬明认为她比自己和韩寒都更能代表80后作家,但笛安说“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代表,每个作家都是独一无二的”。她透露接下来将写一部关于梅兰芳的传记小说,已获得梅葆玖的授权。龙城终结,老题材开出新花作为郭敬明旗下的得力干将 ,笛安有着庞大的粉丝群,当天有的粉丝拿着新买的《南音》让笛安签名时,激动流泪。还有一位正上高三的学生刘欣特意从济南跑来看她,“开始时请假班主任还不怎么同意,幸好妈妈比较支持我”,刘欣说:“笛安的书影响了我整个高中生活,她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种信仰,她的书教会我勇敢。”面对年轻的读者,笛安建议他们除了读自己写的书,还要多读一些名著,“我自己就刚买了一套朱生豪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最近读的还有捷克作家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当天笛安带来的新作《南音》是其“龙城三部曲”的终结篇,2009年三部曲之一的《西决》以严肃文学姿态打入青春阅读市场,获得了很多年轻读者的追捧,苏童、张抗抗、刘震云等也都通过题序等方式给她支持与认可。《南音》继续讲述龙城家族的故事,关于忠诚与背叛、关于罪孽与救赎、关于爱恨与生死,笛安以42万字的叙事让家族的人物命运都终结在《南音》中。“《西决》里面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故事多一些,到了《东霓》,我叙事的重心就有了很多改变,以一个很自我的女性视角来看待所有事”,笛安说东霓这个人物的个性最像她,她写得也最为轻松,而在《南音》里,主角南音用年轻女孩纯真透明的眼睛,见证和记录了所有的煎熬与纠葛。刘震云在读完《南音》后评价:“爱与恨,生与死是个老话题,但笛安认为,它们每天都在返老还童,长出新的枝芽。”笛安很认可这种说法,她认为所有的终极问题都是一个作家要追问一生的,“我就是因为没法清晰地总结爱的本质、生命的本质,所以才要写一部小说来描述这些困惑。”[NextPage]坚持风格,最烦被称“文二代”作为著名作家李锐、蒋韵的女儿,笛安一出道就被贴上了“文二代”的标签,但笛安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个称呼:“我和我父母对文学的审美差别还是蛮大的。并且,对于好的小说的要求跟评判标准,两代人自然有差别,我对我的文字有自信。”笛安说自己12岁就已经离家求学,后来又只身到法国留学,虽然成长过程会受到家庭熏陶,但自己的创作是不受父母影响的。“从小家里书就比较多,这多少会对我产生一些影响,但创作的动力源于本身,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才是真正的助力器”,笛安希望大家在提到她的时候,首先能想到的是她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特之处,而不是说是谁谁谁的女儿。在笛安看来,父母没有教自己写作,“爸爸教会我面对困难要坚持与勇敢,妈妈教会我如何爱别人,这比教我如何写小说更重要。”此前,郭敬明曾说:“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最能代表我们这个年代的作家,我心中的人选,就是笛安。也许有人会觉得笛安名气不够大,比不上韩寒,比不上我。但我不能代表80后的作家,韩寒也不能代表。”对此,笛安说:“别人给我鼓励、赞美,我很开心。但我想每一个人都不愿意被别人代表,每一个作家都是独一无二的。”笛安认为每个作家的风格也都不是可以自主选择或模仿的,因为这就像从骨头里生长出来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会一直坚持我的风格,只要我还写得出来,我会写一辈子。”[NextPage]力挺小四,从来不读韩寒的书很多读者希望笛安将龙城家族的故事继续下去,笛安说:“可能十几年二十几年后,我有了新的灵感,会回过头来继续这个故事,但最近几年中,故事就到此结束了。”她透露接下来会写一部关于梅兰芳的传记小说,已经获得了梅兰芳之子梅葆玖的授权。“之前我们公司出版梅兰芳的漫画,就跟梅家有过接触,有人提议让我从另一个不同于电影和漫画的角度写这位大师”,笛安说自己并不懂京剧,所以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多历史资料需要搜集、整理,会在忙完《南音》的宣传后着手去做。笛安不仅是郭敬明公司的签约艺人,两人私底下也是非常好的朋友。面对“老对头”韩寒,郭敬明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持闭口不谈的“无视”态度,以至于微博关注了郭敬明的韩寒近日“撒娇”说:“他居然没有关注我。”而很多网友凑热闹“跪求小四关注韩寒”。当被问及与韩寒有关的问题,身为郭敬明好友的笛安也是同样冷淡,她称自己从来没有看过韩寒的书,当记者追问是否没兴趣看时,她说“至少到目前为止不想看”。除了写作,笛安还担任郭敬明旗下杂志《文艺风赏》的主编,在她看来这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新角色,“写小说是我的私生活,是完全自我的表达,做主编就需要自己有职业素养,因为杂志呈现出来的不是自己的意志,而是团队磨合的结果。”当有读者问她今后会不会写散文时,她说:“不会,写散文、写自己的事儿时我会紧张,我喜欢虚构,会一直写小说。”[NextPage]   文坛“超女”,挑战《盗梦空间》当天,与笛安一同签售的萧凯茵和薛彬也都是人气作家。萧凯茵是《最小说》首届“THENEXT·文学之新”的冠军。因为是从文学选秀中脱颖而出,这位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才女常常被称为文坛“超女”。当天她带来的是自己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看不见的打字机》,“我希望大家从比赛转到对我作品内容的关注上”,萧凯茵说。《看不见的打字机》以“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两个失意女人的故事,情节分别体现在“日记”、“书信”以及“阅读”三种形式中,号称在叙事手法和理解难度上都堪比电影《盗梦空间》。今年才20岁的薛彬是山东淄博人,目前是青岛大学经济管理系的一名大二学生,他的文笔干练、醇熟,被郭敬明称为“文字的宠儿”,当天签售的《不夏》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 ,讲述了三个少年高中毕业后跌跌撞撞的梦想和成长之路,而文学是薛彬的梦想,“尽管这条路漫长看不到尽头,尽管这盏灯忽明忽暗”,他会为了这个梦想“拼命努力”。文/记者 王法艳

    2012-04-13 14:19:10 作者:佚名
    • 0
    • 9698